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巴山地处于汉水上游,陕西南部,秦岭和巴山之间。它既是我国南北气候和自然地理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北与东西文化交汇和转换的轴心。在自然和人文的双重作用下,在地域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矛盾中,秦巴山地的乡土聚落经历了特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也建构了区域内的乡土建筑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和地缘特征。目前,该区域研究尚有许多空白之处。虽然已有的研究内容涵盖了文化、社会、移民开发和资源环境、建筑等几个方面而且研究视点也涉及了社会、历史、地理、生态、建筑等多个角度。但基于乡土聚落视角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学科之间缺少交叉,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与此同时秦巴山地乡土聚落的当代发展又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和机遇。生态环境的破坏,地域文化的消解,人文关怀的缺失等因素都影响了聚落的良性发展;灾后重建、移民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又为聚落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和动力。因此,基于现实的迫切需要应该及时的展开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本着认识过去,揭示现象,总结规律的原则,系统、完整和深入的揭示传统乡土聚落营建的内在机制和形态特征,积极探索当下乡土聚落规划建设发展的策略和适宜模式。这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以秦巴山地乡土聚落为切入点。建立了文化圈、聚落、乡土建筑三个层级,在关联土地资源、环境气候以及社会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圈的形成、聚落的演变、聚落空间形态、营造技术、文化表达和当代乡土聚落营建策略和适宜路径等六个方面对秦巴山地乡土聚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以实证的方式揭示秦巴山地乡土聚落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和背景。其次,在以测绘为主要手段在掌握乡土聚落的一手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关联性研究和典型实例的解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总结和分析了秦巴山地乡土聚落及建筑营建的内在机制和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乡土聚落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当代问题,结合秦巴山地的现实情况和移民安置的时代机遇,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秦巴山地乡土聚落的规划建设的策略和适宜模式,为实现聚落整体、持续和良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