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发展使得国内的比较优势产业得以形成、壮大,在带动GDP增加的同时使中国经济日益趋向国际化。然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着众多的制约性因素,赶超发展战略的思路与现实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冲突、产业部门的结构性矛盾、比较优势的升级等都是经济研究和政策制订中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及有关数据分析的手段,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及今后发展趋势。第一章从主要经济理论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出发,重点分析了贸易利益及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具体形态。包括古典学派、凯恩斯主义及发展经济学派的有关观点,不仅论证了贸易引发增长的可能性,也考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传统发展战略的理论背景。第二章分别就奉行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贸易政策的智利、韩国的发展实绩和有关的实证数据分析,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理性的政策选择方向;考虑国内区域贸易、规模经济、要素绝对存量等因素,以大国模型对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适用作了适当的修正。第三章属于本文的重点,考察了中国经济从赶超战略到改革开放后二十年间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发展、升级的内在机制;对加工贸易兴起的原因、趋势作了多层次客观的分析;最后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战略性贸易理论验证、预测了我国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前景。 文章的主要创见性观点有: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引导经济增长的过程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升级的阶梯路径;中国近二十年经济和外贸的高速增长,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地放弃了赶超战略,而使潜在的比较优势得以释放,成为贸易部门的显性优势;对待当前进出口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应不仅局限于出口贡献度的指标分析,而要考虑战略转向的机会成本和周期时滞因素等动态关系;针对加工贸易的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分工细化的特点,贸易结构的优化应采取产业内和生产环节内部的新型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