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kenn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域辽阔,拥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各个区域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以财政教育支出为例,各个省市的发展情况也不是那么均衡,因此,对区域财政教育支出的研究存在一定必要性。本文以河南省的财政教育支出为研究对象,以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教育财政理论、财政支出理论以及公平与效率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包括用途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通过对2007年到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河南省的财政教育支出在现阶段仍存在着一定不足和失衡,这些不足和不均衡所产生的影响又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优化与调整是必须的。河南省财政支出总量相对于全国而言不算最多的,但相对排名还是靠前的,然而人均占到的财政支出却就倒数了,当然人均财政教育支出就可想而知了。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比重严重不足,必然无法满足我省庞大的受教育人口的资金需求,人均份额更是非常少。从绝对规模、相对规模和人均规模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是不足的。同样,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也是存在问题的。在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用途结构中,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教育基建支出过低,而教育事业费中的人员经费也挤占公用经费的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用途结构存在失衡现象。在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层次结构中,河南省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过高,而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投入偏低、比例不足,造成了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层次结构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在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区域结构中,河南省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和对城市的财政教育支出是有很大差别的,由此而产生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要解决这一差距,优化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区域结构是必要的。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现阶段的失衡局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吸引多种形式的教育资金投入,尽量满足受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对教育事业费支出、教育基建支出以及公用经费等做出合理调整,而不能浪费宝贵的财政资源;对初、中、高等教育的财政教育支出要改变“偏心”的局面,合理调整并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合理调节教育的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按照相关措施积极进行完善调节,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其他文献
学位
企业研究院是大型企业集团的专职研发机构,主要负责集团最新技术的研发,最近成果的深化,被誉为企业明日发展之引擎。目前,学者们对企业研究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国家以及企业政策支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书法艺术创作与书法家的学问、修养、文化、品位、格调密切相联。古今一流的大书家,或是文采飞扬、妙笔生花的诗人、文学家,或是广闻博见、知识渊深的硕学鸿儒。宋人在书法品评中重人品、胸次、学养、天趣。自古以来学问家的书法大都有书卷气。加强文化艺术修养离不开读书阅世。清朝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梁山舟答张苞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
本研究课题是一种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的思考产物。高科技与顾客价值创新相结合,实际上是走强强联合之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本文从分析我国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同其它类型绘画相比是文化而非纯技艺的载体,它沉淀了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渗透着国学文化精神,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它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视”与“觉”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