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语是日语的独特现象,是日语区别于世界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因此,日本人在他们的言语生活中经常使用敬语、敬语表达。但是,笔者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关于日语敬语的研究多集中在单纯的语法、词汇方面,而把日常生活中的敬语表达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因此,本论文把现代日语的敬语表达作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日语的敬语表达、日本人的敬语意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揭示日本人产生敬语意识的社会、文化及心理的根源。本论文的结构如下:首先,论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课题。其次,在第二部分,介绍了中日两国关于日语敬语、敬语表达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立场。第三部分叙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本论文把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与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敬语表达实例相结合,进行了分析、探讨。第四部分根据日语的敬语表达详细地分析了日本人的敬语意识。为了明确什么是敬语表达,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敬语表达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日本人使用敬语表达时,要表达的敬语意识。该部分主要是从“说话人的心情”、“人际关系的顾虑”、“场面及话题的顾虑”、“礼貌原则”四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说话人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敬语表达的使用。其次,在日本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所以谈话双方及话题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关系、恩惠关系、亲疏关系、爱憎等感情关系等条件,直接影响到说话人的敬语表达的使用。即从固定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到由临时心理状况产生的人际关系等诸多条件都影响敬语表达的使用。有时,敬语表达还受谈话场合、谈论的话题的制约。说话人必须考虑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是一对一的场合还是一对多的场合,是采用直接面谈的方式还是其他间接的方式等。接着,本文又探索了日本人使用敬语时所遵循的原则问题。本论文把说话人对“人际关系的顾虑”、“场面及话题的顾虑”、“对听者及话题人物的敬意”等,在敬语表现的行为表现上总称为“礼貌”。即用“礼貌”一词概括了说话人对听者的尊敬、尊重、郑重等。并在行动的展开方面,从“行动”、“决定权”、“利益”三方面阐述了“礼貌”原则。论文的第五部分揭示了敬语意识形成的根源。本文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社会构造的制约”、“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三方面探究了日本人敬语意识形成的根源。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看,日本的独特地理环境对日本人的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所以日本人的排外意识特别强烈。从“社会构造的制约”来看,日本是一个以“家”为基础的,由许许多多秩序关系构成的一个无底的∧型的纵向社会。在这个秩序众多的纵向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必须尊重上级或上司、前辈、经验丰富的人、以及给与自己恩惠的人等,而且在与这些人谈话时或话题中涉及到这些人及他们的事物时,必须使用恰当的敬语表达。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来看,日本在过去是一个等级秩序鲜明的国家。人们非常重视社会阶层、身份。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或出身、地位、阶层等采取适当的行为,使用恰当的语言。社会地位低的人必须尊敬地位高的人,对其使用恰当的敬语。因此可以说,过去日本的严格等级制度是日本人使用敬语的前提条件。日本的传统文化——稻作文化对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人有着尊重他人、齐心协力、团结协调的精神。而且,日本人对“依赖”思想的偏爱,或许可以说这是日本社会重视纵向关系的根源吧。义理与人情、内外关系、客气及关怀等都是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中所特有的东西。此外,我国的儒家思想很早就传入日本,被日本人接受,并深深地扎根于日本社会,对日本人的国民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第六部分总括了本文的结论,提出今后研究的课题。总之,本文通过以上研究,使我们充分地了解了日语的敬语表达、日本人的敬语意识,并且明确了其形成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根源。但是本论文未涉及中国的敬语、敬语表达现象。因此,笔者将把中日的敬语对比研究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继续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