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转出后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沙湾县调查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HU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土地转出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在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就业问题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村劳动力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对于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来说,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问题,解决好土地转出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而探究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有重要意义,所以本研究以新疆沙湾县为例,通过对沙湾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特征进行调查,试图厘清约束土地转出后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因素,找出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疆城乡协调发展、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第一手的经验数据。
  本研究在充分考察新疆沙湾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规范分析法,从农村劳动力视角,根据已有的推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经济理论进一步明确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理论支撑。采用规范分析、问卷调查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通过应用沙湾县统计数据及16个村庄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入访谈资料,分析沙湾县土地转出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就业选择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构建多分类log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业选择、就业区域选择、就业渠道选择的制约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土地转出后农村劳动力视角找出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
  通过研究得到主要结论:(1)沙湾县土地转出后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着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有效技能培训不足、组织化程度较低、就业空间不足等问题;(2)就业行业层面: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健康程度、负担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所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年龄因素对就业行业选择有弱影响;(3)就业区域层面:在客观因素中,性别、教育程度、健康程度、照料程度土地流转期限因素对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有显著影响,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所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有弱影响;主观因素均对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有不同程度影响;(4)就业渠道层面:年龄、教育程度、夫妻一起工作、健康程度、亲戚任职干部、工作经验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选择有显著影响,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因素有弱影响。为促进沙湾县土地转出后的农村劳动力有效就业,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就业能力;二是发展区域环境,拓展就业空间;三是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其他文献
秸秆资源利用是粮食主产区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然而,随着粮食产量的连年增加,大量秸秆资源被焚烧或堆弃。这不仅会污染生态环境,也未能充分发挥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近些年来,秸秆资源化利用成为改变这一状况的重要措施,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解决粮食生产后的副产物利用问题,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成熟的秸秆还田技术还可以增强土地承载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因此研究粮食主产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化肥可以高效地补充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化肥迅速地应用于作物生产,保障了农产品的充足供给。然而化肥的过量施用却带来了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模化养殖导致的畜禽粪污消纳问题突出。为了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应运而生。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推出以来,试点范围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农业生产具有密切相关。自从我国的改革开放起,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水平获得显著的提高。城镇化通过影响农业劳动力的迁移、耕地资源的整合与农业科技水平的扩散,对中国的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城镇化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会产生对农村劳动力、耕地等农业资源的“虹吸效应”可能会阻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涓滴效应”促进城市中资本对农业生产要
学位
玉米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内外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大宗农产品之一。2008年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后,以玉米为龙头的粮食生产快速增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负面效应,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活玉米产业主体活力,2016年起国家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并推行“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的新举措,
农业绿色发展是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缓解土壤退化的主要路径之一。工业化带来的绿色革命,使农民由传统自然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改变为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的高效农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逐渐大规模使用化肥。然而,过度使用化肥对土壤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中国有较长种植绿肥的历史,但随着化肥的使用种植绿肥的面积逐渐减少。现在,绿肥种植不仅可以恢复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化学物理特性,还可以提升农民收入,改
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即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发展构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埃及也不例外。毫无疑问,全球变暖使埃及跻身于预计将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列。因此,埃及有必要将适应计划纳入其发展战略,以克服或遏制或限制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天气条件恶化对埃及经济增长和粮食安全的潜在经济和社会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与作物模型联系起来,以通过在2030年和2050
学位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49年,至今已有71年,农机跨区作业起源于1986年,至今已有34年,中国农机化发展的近半历程都伴随着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但是对于中国农业机械资源分配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鲜有学者基于农机跨区作业的视角。本文从农机跨区作业的视角出发,对农机跨区作业所带来的影响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1)仅从数据上看,稻麦联合收割机资源与各省稻麦面积数量上存在错配,考
粮食是我国开展一切生产生活的根本。粮食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关系着经济稳定和社会平稳。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保障国泰民安的重中之重。关税配额政策是国际上流行的贸易保护工具,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的实行和调整影响着粮食贸易,也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国内粮食的生产和消费。研究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的影响机制,不仅有利于为我国稳定粮食市场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国粮食市场的良好发展,也有利于我国未来面临
学位
面对农业巨灾风险挑战,常规的农业保险往往存在保障水平与农业生产经营实际不匹配的短板,政府灾后救助也面临补贴力度小或是财政压力大的两难境地。作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大、投入成本高,面临的巨灾风险则更为凸显。加快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巨灾保险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既有文献主要聚焦我国农业保险的需求,直接围绕农业巨灾保险购买意愿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农户风险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是将改革推入下一阶段深度改革的重要动力,多种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方式,如“互联网+农业”、“旅游业+农业”等,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业+农业”的主要形式——乡村旅游有利于深化农业和旅游业双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是带动农民增收和实现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庆作为中国首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