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文化符号“仁”“礼”异域传播的模因论阐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记录孔子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中体现的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利玛窦首次将《论语》翻译成拉丁文起,四百年来,《论语》的翻译和英译研究从未中断。目前《论语》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微观方面,如核心概念,翻译策略以及译本之间语言层面上的对比。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文化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道金斯(1976)首次提出模因概念以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文化传播现象。目前随着中国经典文化的英译西传,不少学者开始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从文化进化的视角研究中国文化经典的英译和传播。然而鲜有学者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符号学理论对《论语》中文化符号“仁”和“礼”的英译做相关研究。本论文以模因论为主体理论框架,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以理雅格译本为研究范本,分析了《论语》中文化符号“仁”“礼”的异域传播。论文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符号模因异域传播图式,分析了文化符号“仁”“礼”异域传播的四个阶段,并详细论证了再符号化模因“virtue”“propriety”被西方读者接收的深层文化原因。本论文以模因整个传播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文化符号“仁”“礼”的异域传播过程,得出如下结论:(1)再符号化过程贯穿于模因传播的整个过程。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需要不断地调整其外在形式和内涵外延,即不断地进行再符号化。从模因论的视角看,译文的实质是源域模因再符号化后的变体;(2)模因的两大特性,即情感共鸣性和文化顺应性有助于模因的异域传播。文化符号“仁”“礼”在西方世界快速传播是因为其再符号化变体“virtue”“propriety”具备情感共鸣性和文化顺应性两大特性。本论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文化符号“仁”和“礼”异域传播机制,一方面从文化进化的角度开拓了文化符号异域传播研究的新视域,并指出了译文是源域模因再符号化的实质;另一方面《论语》中文化符号的异域传播经验,为中国其他文化典籍的异域传播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但边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仍严重不足,农村之间的基础设施供给差异程度大,这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
甘薯全粉是甘薯的脱水制品,复水后具有新鲜甘薯的营养、风味和口感,是一种新型的食品原辅料。本论文针对甘薯全粉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以及细胞破碎所导致营养和风味物质流失严
中国高校的发展依赖于优秀的青年教师群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面临着诸多困难,部分青年教师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的教学技能较少,对教学
为增强黑龙江省篮球人才储备力量,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本文以黑龙江省篮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突破口。以黑龙江省篮球后备力量的调查现状依据,借鉴其他省份和
概述了黑龙江省沙化土地现状,总结了近年来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经验,对“十一五”期间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
本研究以罗非鱼养殖场患病鱼体上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为疫苗菌株,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佐剂,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埋无乳链球菌全菌及菌体超声破碎后上清物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将视觉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的加工、分类与检测中,但对茶青进行分类还很少有相关的研究与应用。目前的茶青分级是通过传统的鲜叶分级机对茶叶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一单一角色外,教师还扮演了多重和复杂的角色。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对自身所应扮演角色的认
当今是以信息、人才、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知识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家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表现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大,但伴随着硕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