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探讨颈背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和胎盘脐带附着方式应用在对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双胎,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的预测价值。②探讨TTTS严重程度的分级和分娩孕周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3年0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分娩的282对双胎中112例MCDA双胎,选取孕期有NT及胎盘脐带入口资料或产后获取到胎盘及胎儿资料的病例76例。其中疑似TTTS3例,确诊TTTS15例。根据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产后临床资料,将孕妇分为两组,TTTS组15例,有NT数值者10例,有脐带附着方式资料者12例,有NT数值及脐带附着方式者7例;非TTTS组58例,有NT数值者40例,有脐带附着方式资料者46例,有NT数值及脐带附着方式者27例。结果①TTTS组两胎儿间NT差值≥0.5mm的发生率为40%(4/10),非TTTS组两胎儿间NT差值≥0.5mm的发生率为10%(4/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TTS组中脐带边缘或者帆状附着的发生率为66.7%(8/12),非TTTS组中脐带边缘或者帆状附着的发生率为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一个胎盘的两根脐带均边缘或者帆状附着的TTTS组及非TTTS组各有一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TS组中脐带附着不一致的发生率为58.3%(7/12),非TTTS组中脐带附着不一致的发生率为26.1%(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S组中受血儿脐带边缘或者帆状附着者有1例,供血儿脐带边缘或者帆状附着者有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5例TTTS患者,其中5例28周前分娩,胎儿死亡率100%,4例于28-34W分娩,死亡率75%,6例在34周以后分娩,死亡率25%;B超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及Ⅴ级以上的胎儿死亡率分别为0%、50%、75%、72.3%及100%。结论1.随着NT差值的增加,TTTS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但未能明确判断NT与TTTS发生的关系。2.脐带附着方式对预测TTTS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TTTS中,供血儿的脐带边缘或帆状附着的发生率高于受血儿。3.TTTS的预后较差,TTTS严重程度的分级和分娩时孕周是决定围产儿预后的重要因素;诊断时分级越高,分娩时孕周越小,围产儿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