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性肝损伤与自身机体免疫应答有关。由卡介苗(BCG)+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更能模拟由病毒或内毒素引发的急性肝炎模型。在肝脏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会对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疗效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BCG+LPS法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LPS组,高剂量LPS组和正常对照组,先腹腔注射BCG (8mg),连续7d后,分别腹腔注射给予三组大鼠5mg·kg-1LPS,10mg·kg-1LPS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2h后,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变化,将肝脏经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剂量LPS组和高剂量LPS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 <0.05),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普通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LPS组的大鼠肝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且损伤程度随LPS剂量的升高而加重。采用BCG+LPS(5mg·kg-1)可以成功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基础上,我们考察了CES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代谢活性,选取咪达普利和伊立替康(CPT-11)分别作为CES两种同工酶CES1和CES2的特异性底物。我们首先建立了LC-MS/MS法和HPLC法测定血浆中咪达普利的活性代谢产物咪达普利拉和CPT-11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的浓度,两种方法均简便,快捷,专属性好,在线性范围内灵敏,准确,精密度高,为研究药物体内药动学打下了基础。接着我们考察了咪达普利和CPT-11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给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咪达普利(10mg·kg-1)和尾静脉注射CPT-11(20mg·kg-1),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中咪达普利拉和SN-38的浓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内咪达普利拉的AUC0-12h从1759.93±386.57mg·h-1·L-1降至620.93±197.16mg·h-1·L-1, Cmax从234.66±68.85mg·L-1下降至113.1±19.69mg·L-1(P<0.05);SN-38的AUC0-24h从646.1±110.9ng·h·mL-1降至275.9±52.5ng·h·mL-1,Cmax从145.6±15.9ng·mL-1下降至57.8±9.5ng·mL-1(P<0.05)。以上结果表明咪达普利和CPT-11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代谢均受到了抑制,药动学特征发生了改变。最后,为进一步考察CES1和CES2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表达特征的变化,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 (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肝脏中CES1和CES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RT-PCR结果显示,CES1mRNA及CES2的两种主要同工酶AB010635和AY034877的mRNA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含量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S1和CES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因此,本研究发现免疫性肝损伤状态下,CES1和CES2的表达和代谢活性显著降低。本研究成果对临床免疫性肝损伤患者服用经CES代谢的药物剂量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