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切削深度兔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去瓣EPI-LASIK( 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和基质中细胞形态、炎症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ity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NF-κB)的表达,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不同切削深度时早期角膜愈合反应,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所选实验兔22只随机分为三个组,高度切削组10只(-10.00D)、低度切削组10只(-3.00D)、剩余2只为空白对照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右眼去瓣EPI-LASIK,左眼PRK,高度切削组和低度切削组于术后1d、3d、5d、7d空气栓塞法每天随机处死1只,共8只动物,剩余14只于术后7d一并处死,沿角膜缘取角膜组织。用荧光染色法每日观察实验动物术后眼部的基本状况、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以及愈合的时间;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角膜上皮与基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炎症反应情况,并在光镜下计数炎症细胞的数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时细胞因子bFGF、NF-κB的表达,应用Image Pro Plus 5.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TUNEL法检测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部状况:PRK眼术后症状明显,3d时有所减轻,去瓣EPI-LASIK术后3d时症状基本消失,高度切削组较低度组症状明显。2、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荧光染色观察,高度切削组PRK眼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最短3d,最长6d,平均为4.33d,去瓣EPI-LASIK眼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最短3d,最长5d,平均为3.83d,低度切削组愈合较快。3、角膜的形态学改变:在低度切削组,PRK术后角膜上皮过度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空泡细胞,基质层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去瓣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未见明显增生,细胞和基质层排列稍紊乱,未见明显的空泡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高度切削组形态学改变明显。4、炎症反应:低度切削组,PRK与去瓣EPI-LASIK角膜中炎症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0,P>0.05)。高度切削组,PRK较去瓣EPI-LASIK角膜中炎症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P<0.01)。5、角膜基质细胞凋亡情况:低度切削组,PRK与去瓣EPI-LASIK相比,凋亡细胞的数量未见明显异常(t=2.45,P>0.05),而高度切削组,PRK较去瓣EPI-LASIK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P<0.01)。6、角膜中bFGF、NF-κB的表达:PRK和去瓣EPI-LASIK术后角膜中bFGF、NF-κB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低度切削组,PRK与去瓣EPI-LASIK角膜中bFGF、NF-κB表达未见明显异常(t=2.55,t=2.13,t=1.02,t=2.22,P>0.05),而高度切削组,PRK较去瓣EPI-LASIK角膜中bFGF的表达减少,NF-κB的表达增加,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瓣EPI-LASIK用微型角膜刀制作上皮瓣并去除,基底膜完整,可以阻挡泪液及损伤细胞所释放的各种因子,使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快,炎症反应轻,尤其在高度切削时,去瓣EPI-LASIK较PRK有显著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