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问题,有1966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双缺口”分析,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一些限制经济增长的瓶颈,比如技能、储蓄和外汇,等等。仅利用自身资源和现存的生产结构,很难突破这些瓶颈以取得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而引进外部资源则可以通过平衡“储蓄缺口”和“贸易缺口”来暂时缓解这些瓶颈,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则减少外部资源的流入从而逐渐地使经济达到自我维持增长的状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国内储蓄超过投资出现储蓄相对过剩,贸易顺差也在逐年扩大,已不存在“储蓄缺口”和“贸易缺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外资却仍然大量涌入。此现象显然与“双缺口”分析相悖,并且自身看似矛盾——在自身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却利用外部资金。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二元金融——效率互补”的分析框架,试图对此现象给出一个经济学解释,并且结合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和验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很多领域相继进行了市场化,促使国内储蓄快速增长,而金融领域没有相应地自由化,而是实行了“二元主义”的金融控制,其特点是,实行正的存款利率,动员了巨额储蓄资金,而储蓄资金则主要以存款的形式流向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机构,并且以贷款的方式转化为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对国有部门实行信贷软约束,致使银行贷款在国有部门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形成不良资产,构成隐性风险。对投资效率相对较高的非国有部门却是信贷硬约束,使其资金短缺,外部融资困难。正是这种控制使得国内金融资源的配置出现扭曲,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低下,从而造成国内储蓄过剩。以FDI为主的外资的流入,传递着国外金融部门高效率配置金融资源的信息,引导国内储蓄分流,’恰好弥补了国内金融部门的缺陷,促进国内资金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