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与他国经济交往的深入,1994年以来,中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长期大规模存在,不仅使外汇储蓄规模持续扩大,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而且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外部不平衡现象,论文尝试从国民收入分析视角,通过观察中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周期行为而辨别中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产生机理。论文在建立中国净出口需求函数的基础上,主要借鉴HBS效应等理论,运用剩余法去除主要变量的时间趋势,根据Hendry约化建模思想得到仅包含国民收入这一自变量的最终模型,然后通过分析中国国民收入与贸易顺差的周期相关性而认定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贸易收支顺差与中国国民收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接下来,论文从国民收入均衡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内部不平衡对外部不平衡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储蓄-投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贸易顺差长期大规模存在。进一步,论文通过运用中国数据对钱纳里经济结构标准值进行修正,得到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结构优化标准,得出中国经济内部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储蓄过高,尤其是居民储蓄过高,而投资无法将储蓄完全吸收的结论。因此,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然后,通过形式化国民储蓄倾向的数理模型,在分析模型各自变量的长期变化的基础上,论文预测了中国国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时期,中国储蓄率极有可能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而通过对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的分析发现,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但中国投资目前仍处于动态有效状态,这就为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尤其是增加国内投资规模、以投资带动消费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论文从国际视角分析了储蓄与贸易收支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各国储蓄率偏离标准的正离差将导致增长速度的提高和贸易收支的改善。因此,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遵循凯恩斯主义路线,建立以提高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实现高投资对高储蓄的有效吸收,并通过资本积累的途径消除古典失业问题和支持即将到来的中国老龄化社会。 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在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分别建立了中国贸易收支总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从供给的视角分层次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第二,基于中国净出口需求函数,借鉴Hendry约化建模思想,运用剩余法去除主要变量的时间趋势,取得较为简单的最终模型;第三,在钱纳里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更新人均GNP、人口规模和净资源流入系数,测算了符合一国实际的经济结构变量优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