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中枢之间的形态学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尿和控尿神经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近年来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仍然有很多方面还不是很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坏,都会导致神经源性的排尿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和脑脊膜膨出等原因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一直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既往的一些治疗措施如间歇导尿、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骶神经前根电刺激等,疗效均不理想。肖传国于1998年提出设想: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废用神经,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形成一种经体表皮肤控制的神经反射路径用以实现膀胱的可控性排尿,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获得极大成功。之后,肖氏又把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理论运用于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脑脊膜膨出病人,亦获得明显效果。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开辟了新的方向,多项研究已基本阐明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作用机制,但为何能同时恢复脑脊膜膨出病人排尿的感觉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着力于正常大鼠的排尿神经机制的形态学基础,为进一步阐明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理论打下基础。 一脊髓排尿反射通路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从形态学上研究大鼠脊髓水平的排尿反射路径。 方法:应用神经追踪的方法,于SD大鼠右侧膀胱壁注入结合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研究膀胱感觉传人末梢在脊髓内的分布部位。于腰1-腰2(L1-L2)节段的中间与外侧细胞柱(IML)区电泳入30%HRP,腰6-骶1(L6-S1)节段的右侧骶副交感核(SPN)电泳入4%结合麦芽凝集素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分别在L6-S1段脊髓检测逆标神经元和L1-L2节段检测顺行示踪末梢。SPN区逆标的神经元再用乙酰胆碱转移酶抗体行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别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结果:膀胱感觉末梢从脊髓后角进入脊髓后,有两个主要分布走向,分别沿脊髓右侧后角的两侧至L6-S1节段SPN和脊髓后联合核(DCN)。于右侧交感中枢即L1-L2节段IML区电泳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后,在右侧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的体积较小的神经元,且为非胆碱能性,且该神经元的所在部位正好位于膀胱的感觉末梢分布的部位。于SPN给WGA-HRP后,发现在L1-L2节段右侧IML区有顺行标记的神经末梢。 结论:脊髓内部除了有盆神经—中间神经元—副交感中枢—盆神经的排尿反射通路以外,可能还存在有盆神经—中间神经元—交感中枢—交感神经节—腹下神经的反射路径。 二膀胱低位控制中枢之间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内控制膀胱的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之间的形态学关系。 方法:通过神经示踪的方法,在不同组SD大鼠的右侧腹下神经和主盆神经节(MPG)给予银光金(FG),确定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低位控制中枢的部位,于膀胱右侧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所在部位及骶副交感核分别给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结合麦芽凝集素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分别在L6-S1和L1-L2节段检测逆行标记细胞和顺行标记末梢,并且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别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和中间神经元。 结果:腹下神经和盆节给予FG,逆标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位于L1-L2节段的后联合核(DCN)及双侧中间外侧细胞柱(IML),且二者之间有个别散在的FG阳性神经元。给药侧IML内的逆标神经元显著多于对侧。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L6-S1节段的SPN区,对侧没有出现逆标的神经元。于L1-L2节段IML区给予HRP,在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胞体较小、多角型的非胆碱能性神经元。于右侧SPN中电泳入WGA-HRP,在L1-L2节段右侧IML区发现有顺行标记的神经末梢。 结论:膀胱的低位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之间存在有形态学上的联系,骶副交感核背内侧组的中间神经元可能在二者之间起协调作用。 三脑桥排尿中枢和脊髓交感中枢之间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研究脑桥排尿中枢(PMC)同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形态学基础。 方法:用顺行神经追踪剂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BDA)电泳入SD大鼠右侧脑桥排尿中枢(PMC),检测投射到腰6至骶1脊髓节段的神经末梢。用荧光金(FG)注入右侧盆节逆行标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PPNs),并且通过乙酰胆碱转移酶抗体免疫组化的方法判断证实该逆标的神经元。于L1-L2节段IML区和L6-S1节段骶副交感核(SPN)分别给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分别在L6-S1检测逆标神经元和L1-L2节段检测顺行示踪末梢。 结果:于L1-L2节段IML区交感节前神经元所在部位给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同侧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的非胆碱能性神经元,胞体显著小于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P<0.05)。BDA标记的神经末梢主要位于L6-S1节段双侧中间侧细胞柱(IML)区(SPN的所在部位)及后联合核区,并发现有些末梢和同侧逆标的HRP阳性神经元有突触联接,但在L6-L1节段没有发现BDA逆行标记的神经元。在中脑导水管的两侧腹外侧区发现有大量BDA逆标的神经细胞。SPN中电泳入WGA-HRP,发现在L1-L2节段IML区有顺行标记的神经末梢。 结论:脑桥排尿中枢可能通过神经纤维投射到SPN背侧的中间神经元,再通过该中间神经元对L1-L2节段IML区内的交感节前神经元起作用,从而达到交感、副交感和脑桥排尿中枢协调统一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了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人类绒毛膜癌细胞株JAR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从分子水平探讨绒癌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基因XIAP在此凋亡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