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YSZ-LSCrF非对称平板氧分离膜和反应器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a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透氧膜材料由于能够同时传导氧离子和电子,在氧分压梯度下能够选择性地使氧气通过。将此种材料制备成透氧膜,可以用来从空气中分离氧气,从而改变传统的工业制氧工艺。将陶瓷透氧膜与甲烷部分氧化工艺耦合形成陶瓷膜反应器,能够显著降低合成气的生产成本,具有极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透氧膜要实现商业化的应用,必须具有较高的氧渗透性能,同时在苛刻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实验室早期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Zr0.84Y0.16O1.92(YSZ)与(LSCrF)复合形成的双相混合导体材料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采用相转化法将其制备成具有较薄的功能层和厚的指状孔层构成的非对称结构的陶瓷膜,能够显著提高透氧膜的氧渗透性能。本论文致力于研究非对称平板陶瓷透氧膜的相转化法制备和其用于甲烷部分氧化膜反应器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陶瓷透氧膜的氧渗透原理和应用前景,以及相转化制备非对称结构膜的工艺,同时介绍了平板膜的研究现状。第二章研究了YSZ-LSCrF非对称陶瓷透氧膜的改进相转化法制备。由于相转化法制备的陶瓷透氧膜一般具有典型的非对称结构,包含致密功能层、指状孔层和覆盖在指状孔层表面的孔隙率较低的皮肤层。其中孔隙率较低的皮肤层对气体的输运阻力较大,因此去掉皮肤层是提高氧渗透性能(降低膜的浓差极化)的有效方法。因此,论文系统研究了采用石墨牺牲层的相转化流延法制备去皮肤层的YSZ-LSCrF非对称平板膜。制备过程中,上层采用石墨浆料,下层采用YSZ-LSCrF陶瓷浆料,采用双层流延技术,以水作为絮凝剂制备湿坯,并在空气中干燥。制备的生坯为三层结构:相对致密的皮肤层为石墨,指状孔层和海绵层为透氧膜材料陶瓷粉体。在后期的烧结制备过程中,石墨层燃烧除去,陶瓷粉体层保留下来,形成的非对称陶瓷透氧膜由厚度为850μm的指状孔层和150μm的致密功能层构成。由于制备过程中石墨牺牲的应用,皮肤层被完全除去,指状孔完全暴露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多孔支撑体层的气体输运性能。为了进行比较,采用单层相转化流延方法制备了含皮肤层的非对称平板膜,并对两种结构的透氧膜进行了氧渗透性能测试和研究。测试过程中,透氧膜的致密侧暴露在空气中,多孔侧用30ml/min的He吹扫。实验结果显示,850℃,去皮肤层样品的氧渗透速率为1.08×10-8molcm-2s-1,而含皮肤层样品的为2.57×10-9molcm-2s-1。在air/CO梯度下对无皮肤层的样品进行氧渗透性能实验测试,其氧渗透速率在850℃高达2.26×10-7molcm-2s-1。本章工作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改进的相转化流延技术和制备直孔结构多孔支撑体的非对称透氧膜,可显著降低透氧膜的浓差极化和提高透氧膜的氧渗透性能。透氧膜氧渗透速率的提高,对推动陶瓷透氧膜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研究了表面修饰对非对称平板膜的氧渗透行为的影响。采用改进的相转化流延法制备的非对称透氧膜,具有较薄的功能层和具有良好气体输运性能的多孔支撑体,这时透氧膜的氧渗透过程决速步骤将变为表面氧交换。因此,论文研究了膜的表面修饰,以提高表面氧交换速率和进一步提高直孔结构支撑体非对称膜的氧渗透性能。实验制备了三种样品,对于直孔结构多孔支撑体的YSZ-LSCrF非对称透氧膜,其致密侧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备一层同质的YSZ-LSCrF多孔层,指状孔内浸渍SDC纳米粒子。850℃时,在air/He梯度下,对于仅多孔侧修饰的样品,膜氧渗透速率为1.5×10-8molcm-2min-1;对于仅致密侧修饰的样品,氧渗透速率为2.81×10-8molcm-2min-1;对于致密膜的表面和多孔支撑体内孔均修饰的样品,氧渗透速率显著提高到3.83×10-8molcm-2min-1;与未进行表面修饰的样品相比较,氧渗透速率分别提高了~50%、~170%和~270%。当将吹扫气He切换成CO后,三种样品的氧渗透速率均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对于两面修饰均修饰的样品,air/CO梯度下,850℃,氧渗透速率达到6.82×10-7mol cm-2 s-1,相当于1.00 ml (STP) cm-2 min-1。air/CO梯度下,氧渗透速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膜两侧氧分压梯度的提高。实验结果还显示,测试后样品的相组成和微结构均没有变化。YSZ-LSCrF平板膜在空气/还原性气氛表现出了较高的稳定性和氧渗透速率,因此,YSZ-LSCrF透氧膜在膜反应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四章研究了基于YSZ-LSCrF平板膜的甲烷部分氧化(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POM)制合成气过程。将YSZ-LSCrF非对称平板膜用玻璃环封接剂固定在不锈钢底座上,膜的有效面积为13 cm2,在膜的下方填放Ni/Al2O3催化剂。甲烷是通过氧化-重整(oxidation/reforming)两个步骤转化为合成气的。氧化反应发生在膜的表面,CH4、H2、CO与从空气测渗透过来的氧发生反应,生成H2O、CO2;重整反应则在催化床上进行,CH4与氧化反应生成的H2O、CO2反应,转化为H2、CO。在800℃时CH4注入量为32ml/min时,CH4与渗透的O2比值接近2:1,CH4转化率高达90%,CO、H2的选择性也都超过95%,氧渗透速率为1.4 mlcm-2 min-1。透氧膜和催化剂在反应器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基于透氧膜的POM制合成气新工艺有望得到实际应用。第五章提出并实验研究了基于陶瓷透氧膜的合成气和氮气联产新工艺。实验中使用陶瓷透氧膜构建膜反应器,并将氧分离与甲烷部分氧化整合。将YSZ-LSCrF平板膜用玻璃封接剂固定在不锈钢底座上,膜的有效面积为6.8 cm2,在膜的下方填放Ni/Al2O3催化剂。实验发现:在850℃,空气注入速率55ml/min,甲烷注入速率22ml/min时,甲烷基本全部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气的生产速率达10ml/min,甲烷的转化率99%,氢气的选择性99%,一氧化碳的选择性也大于95%以上,同时在空气侧,获得的富氮气体中的氮气浓度高达99.9%。值得指出的是,基于透氧膜的合成气/氮气联产新工艺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有可能在合成氨和尿素工业中得到应用。合成气中H2/CO比例接近2,也可以用于F-T反应制备液体燃料,此时氮气可以单独用来为其它反应提供氮源。第六章研究了非对称平板膜反应器短堆(short stack)的POM性能。短堆由两片YSZ-LSCrF平板膜构成,膜总有效面积为16cm2,Ni/Al2O3作为催化剂置于两片膜之间。在8000C、CH4注入量为30ml/min时(膜的另一侧暴露于环境空气),氧渗透速率为1.25ml cm-2min-1,CH4转化率达到76%,CO、H2的选择大于75%。与单片膜反应器相比,短堆反应器的POM性能略有降低,主要与短堆的结构设计(如催化剂的置放、反应气体的分布等)有关。短堆膜反应器的研究,验证了平板膜堆状反应器的可行性,为开发实用型POM膜反应器提供了重要基础。第七章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发工作提出了建议,尤其对P O M膜反应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了展望。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独有精神旗帜,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1试题再现(2013年南京三模第11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F是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右焦点,过点F作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A,延长FA与另一条渐近线
温度测量在生产控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目前制丝设备关键点采用红外测温仪,用于监测物料温度。借助创新方法,利用先进设备和自动控制技术,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生产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战争中战场信息获取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这就使得识别各类发射器类型开始日渐受到各国关注,为此文章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技术的发射器类型识别
CO: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化学吸收法是目前最有效、最实用的碳捕集技术,而高效、节能、环保的吸收剂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离子液体具有
为有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安全运行,把好新线投入运营的第一道安全关口,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和《城市轨道交通运
<正>历史上,军事技术一直领先于民用技术。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人类开始进入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时期,开启了商业革命先于军事革命、社会信息化水平普遍
叙述了铜精炼反射炉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炉寿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炉寿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