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的死亡率位居世界癌性死亡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随着吸烟率和环境污染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在治疗上不断取得进展,但其预后仍然不佳,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5%左右。因此,需要明确肺癌转移和进展的机制,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肿瘤中异质性的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共存,非肿瘤细胞为原癌基因提供的生存环境称为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通过分泌生长因子、抗凋亡因子,维持免疫抑制环境以协助肿瘤生长。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u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TAMs的存在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肿瘤组织缺氧、血管生成和转移的早期发生有关。TAMs根据其功能可大致分为分为两型:M1型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和M2型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病原体清除和抗肿瘤免疫,而M2型巨噬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参与伤口愈合并具有促瘤性,是肿瘤微环境的关键调节剂。在肿瘤的早期或退行阶段,TAMs以M1样表型结合肿瘤免疫的激活来抑制血管生成。相反,TAMs转化为M2样状态,以增强肿瘤血管生成在晚期肿瘤中的作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具有多种效能的蛋白质分子,它在多种免疫及非免疫细胞中组成性表达。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人类癌症都高水平表达MIF,并且与肿瘤的所有发展阶段有关。MIF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辅助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生长和增殖。目的通过研究M2型TAMs及MI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二者的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及肿瘤进展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并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最终入组84例患者,通过院内电子病案系统获取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修订的第八版肺癌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随机取其中30例NSCLC患者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所有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均以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确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M2型TAMs(以CD163标记)、MIF、肿瘤微血管密度(以CD34标记)的表达。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独立的两组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 CD163阳性细胞为胞浆内出现黄褐色或棕褐色颗粒;在NSCLC组织中CD163计数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0,P<0.05)。MIF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状,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和核周围,少数在细胞核表达;MIF在NSCLC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82,P<0.05)。2 NSCLC组织中CD163及MIF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3高表达时,TNM分期较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5);MIF高表达时,TNM分期较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0,P<0.05)。3 NSCLC组织中CD163高表达时,CD34计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33,P<0.05);MIF高表达时,CD34计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17,P<0.05)。4 CD163与MIF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_s=0.392,P<0.05)。结论1 NSCLC组织中M2型TAMs和MIF的表达与TNM分期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相关。2 M2型TAMs对NSCLC发生发展的作用可能与MIF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