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的化学成分及去甲氧基姜黄素大鼠体内代谢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为姜科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在亚洲的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姜黄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同时作为食品添加剂,不仅具有着色的作用,而且兼顾医疗及保健的功能,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规定的使用安全性很高的天然色素之一。姜黄味苦、辛、性温,归脾、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印度传统医学认为其可以治疗胆病、厌食、鼻炎、咳嗽、糖尿病、肝病、风湿病和窦炎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HIV等多方面作用。姜黄的化学研究表明挥发油及姜黄素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但迄今为止,对姜黄的研究多集中于药理、姜黄素的提取分离工艺等方面,姜黄的化学成分研究除姜黄素外报道较少。本论文对姜黄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姜黄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7个化合物,通过各种谱学数据(UV、NMR、MS)分析鉴定了36个化合物,包括一个没药烷类衍生物:(bisabola 4′-methyl-4′,10′-diene-9′-one-3′-yl)-(bisabola 4″-methyl-1″,4″-dihydroxy-5″,10″-diene-9″-one-3″-yl)-methane(1);四个异没药烷类化合物:isobisabolone A(2)、isobisabolone B(3)、isobisabolone C(4)、isobisabolone D(5);九个没药烷类化合物:turmerone A(6)、turmerone B(7)、turmerone C(8)、turmerone D(9)、turmerone E(10)、turmeronol B(11)、bisabolone(12)、bisabolone-9-one(13)、turmeronol A(14);九个二苯庚烷类化合物:(E)-1-(1,2-dihydro-6-hydroxyinden-3-ylidene)-4-(4-hydroxyphenyl)butan-2-one (15),(4E,6E)-2,5-epoxy-1-(3,4-dihydroxyphenyl)-7-(4-hydroxyphenyl)-1,4,6-heptatrien-3-one(16)、(1S)-1,5-ep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7-(4-hydroxyphenyl)-4,6-heptadien-3-one(17)、(1S)-1,5-epoxy-1-(4-hydroxyphenyl)-7-(3-methoxy-4-hydroxyphenyl)-4,6-heptadien-3-one(18)、(1E,4E,6E)-1-(3-methoxy-4-hydroxyphenyl)-7-(4-hydroxyphenyl)-1,4,6-heptatrien-3-one(19)、1,7-bis(4-hydroxyl-phenyl)-3-hydroxy-1,3-heptadien-5-one(20)、姜黄素(21)、去甲氧基姜黄素(22)、双去甲氧基姜黄素(23);二个Calebin类衍生物:4″-(3″′-methoxy-4″′-hydroxyphenyl)-2″-oxo-3″-butenyl-3-(4′-hydroxylphenyl)-propenoate(24)、4″-(4″′-hydroxyphenyl)-2″-oxo-3″-butenyl-3-(3′-methoxy-4′-hydroxyphenyl)-propenoate(25);一个二苯戊烷类化合物:1-(4-羟基-3-甲氧基苯基)-5-(4-羟基苯基)-(1E,4E)-戊二烯-3-酮(26);九个酚酸类衍生物:4-羟基-3-甲氧基苯丙烯醛(27)、阿魏酸甲酯(28)、4-羟基苯丙烯酸甲酯(29)、4-羟基苯甲醛(30)、4-羟基苯丙烯酸(31)、甲酰阿魏酸(32)、4-羟基苯丙烯醛(33)、香兰素(34)、反式阿魏酸(35)及一个甾醇类化合物:谷甾醇(36)。其中,1为具有新骨架的化合物;2-4为首次发现的异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15为首次发现的具有苯并戊烷结构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16为首次发现的具有五元呋喃环结构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结构,6-8,17-19和24为新化合物;5为新的人工产物;9和25为新的天然产物;13和27-3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上述研究结果丰富了姜黄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同时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姜黄素类成分包括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姜黄素类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血脂、抗HIV和抗老年痴呆等多方面药理作用。然而,口服姜黄素类成分体内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较低,代谢研究亦发现其生物转化率高,因此,代谢产物研究对口服用药的姜黄素类成分显得格外重要。在姜黄素类三种主要成分中,姜黄素的代谢研究报道较多,而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代谢截止目前仅发现一篇有关体外实验研究的报道。去甲氧基姜黄素与姜黄素母核结构相同,但两端苯环的取代模式不同,其体内代谢与体外以及姜黄素的体内体外代谢是否一致尚不明确,为此,我们开展了对去甲氧基姜黄素的体内代谢研究。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大鼠灌胃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尿液及粪便中共分离得到了9个去甲氧基姜黄素的一相代谢产物,通过波谱学等手段确定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首次发现的代谢产物,分别为:5-去羟基-六氢去甲氧基姜黄素A(M-1),5-去羟基-六氢去甲氧基姜黄素B(M-2),5-去羟基-八氢去甲氧基姜黄素A(M-3)and 5-去羟基-八氢去甲氧基姜黄素B(M-4),5-O-甲基-六氢去甲氧基姜黄素A(M-7),5-O-甲基-六氢去甲氧基姜黄素B(M-8),和5-去羟基-二氢去甲氧基姜黄素B(M-9),2个已知的代谢产物为六氢去甲氧基姜黄素A(M-5)和六氢去甲氧基姜黄素B(M-6)。代谢产物1-4为从粪便中分离得到,5-9为从尿液中分离得到。与以往姜黄素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相比,本研究首次发现了脱羟基及O-甲基化还原代谢产物,同时还发现了多对异构体的存在,这些结果是对姜黄素类化合物代谢研究的有益补充。该部分研究不仅明确了去甲氧基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一相代谢途径,为今后其人体内代谢研究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而且为进一步阐明其口服后体内发挥药效的作用形式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煤及其燃烧产物中的某些微量元素特别是环境影响微量元素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研究煤中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性,能为减少和控制煤中微量元素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D)技术在GCr15钢和2Cr13钢表面制备了Ti/DLC和W/DLC纳米多层薄膜,DLC、Ti和W层均通过PIIID技术中的阴极弧沉积方法来制备。实验过
镍基涂层在磨损过程中由于摩擦系数高,经常造成严重的粘着磨损,制约了镍基涂层在摩擦部件上的应用。所以探讨在镍基喷涂材料中加入固体润滑剂(Ni包MoS2和Ni包石墨),制备成镍
为探究排水管内壁面剪切力与生物菌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排水管道内流态与壁面剪切应力二维回归模型,建立了3套管道生物膜培养装置,利用微电级技术获得了3种不同剪切力条件
以龙山百合为实验材料,采用沸水热烫和蒸汽热烫两种方式,研究热烫处理方式对百合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
本论文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2E12+Zr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测试,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TEM)、以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DTA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竞争是讲究速度与效率,以成就为定向的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对于中学生来说,激烈的竞争已经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负
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需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和战略眼光。该文通过考察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教育技术推进历程、发展走向以及部分较有参考价值的应用项目,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
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以适应 2 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一直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确立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在教学中应用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