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休克患者循环复苏策略的影响,试图为合理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的方法,根据患者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初级和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实施前后循环复苏策略变化的差异。结果9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接受初级血流动力学监测者(初级监测组)47人,接受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者(高级监测组)49人。两组患者的基线参数比较发现,高级监测组患者反映感染程度的指标一白细胞计数,以及疾病严重度评分均高于接受初级监测组,尽管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的水平。其他基线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不同类型休克比例、肝肾功能和感染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比较监测前后容量管理的变化发现,血流动力学监测前,初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61.7%、容量平衡的患者为23.4%、限制液体的患者为14.9%,高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69.4%、液体平衡的患者为30.6%、限制液体的患者为O%,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流动力学监测后,初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57.4%、容量平衡的患者为21.3%、限制液体的患者为21.3%,高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51%、液体平衡的患者为32.7%、限制液体的患者为16.3%,尽管两组患者容量管理治疗方案均有改变,但高级监测组的改变比初级监测组更加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监测前后血管活性药使用的情况发现,在进行监测前后,初级组接受缩血管药物治疗的患者为74.5%(66%)、停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为25.5%(34%),高级组接受缩血管治疗的患者为69.4%(73.5%)、停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为30.6%(26.5%),两组患者在血管活性药物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另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后,两组患者使用心脏正性肌力药物均有所增加,初级组患者为6.4%,高级组24.5%,但高级监测组患者的增加明显高于初级监测组患者(P<0.05)。结论(1)功能性血流动学参数可进一步提供容量状态的指标,有利于临床容量复苏策略的及时调整,使休克患者容量管理更加全面。(2)直接或间接监测心输出量等心功能的指标,能够及时评价休克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以便及时合并使用心脏正性肌力药物,纠正患者的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