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大正文坛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生涯仅为13年,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题材各异、主题鲜明的小说、小品、诗歌、随笔、游记等众多杰出作品。这位旷世奇才最后却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年仅35岁的生命,给世人留下消极悲观厌世的印象。芥川最终选择自杀离世,作品里不乏消极厌世的主题,如《罗生门》、《竹林中》等小说。然而,笔者在细读芥川各时期作品时,发现其作品里对爱的描写从未断绝。但是,国内外学界围绕芥川文学中爱的主题方面的研究仍旧不够系统全面。本论文分别从其文学生涯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中选取三部不同题材的小说作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笔者发现龙之介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活着,他费劲一生,努力地去理解、原谅着过去的人与事,珍惜、守护着生命中所有的爱。爱的主题思想从初期到中期,乃至后期,一直贯穿于龙之介整个创作生涯。本论文旨在分析对比龙之介文学中爱的主题思想与世人眼中抑郁、消极并有着强烈厌世观的芥川印象,从而探究其中隐含着龙之介的重要人生课题。本论文分为以下六个主要章节。第一章序言部分,主要围绕国内外研究状况作相应整理、归纳,并阐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视角。第二章主要选取龙之介的首部长篇小说《偷盗》,也是龙之介首部直接对爱进行描写的小说。本章主要在分析小说中爱的细节描写的基础上,探究该时期爱之于龙之介的人生意义。本章主要结合史料分析作品的创作动机,并将《罗生门》大正7年7月的结尾改稿作为论据,分析作品中表现的“恋爱”、“兄弟爱”、“母爱”主题思想。龙之介的初期作品主要取材于平安朝时代的民间传说文学,大部分作品主旨在于揭露人性的自私、贪婪,而《偷盗》却是初期作品中的例外,可谓是芥川文学中爱的主题思想的开端。第三章选取龙之介的中期童话作品《杜子春》,主要通过分析作品中爱的主题表现,来探究芥川文学爱的主题思想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以及创作题材上的广泛性。本章将以龙之介对唐代小说《杜子春传》的主人公命运结局的改写为着眼点,分析作品中龙之介所表达的母子之爱。结合史料分析改写缘由,作品中对母子之爱的赞美,正是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爱的主题思想深化的表现,也是其人生态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映射。第四章选取龙之介的后期作品《点鬼簿》,该作被学术界认定为芥川的自传体小说。主要分析作品中芥川对生母、长姐、生父的追忆,来探究龙之介自杀前タ的心境。作为自传体小说,本身就具有史料性的特质,更能客观考察龙之介对爱的守护。本章将结合史料分析作品中龙之介与家人之间的羁绊问题。这部自传体作品中,龙之介不再有隐瞒、遮掩,他亲口告诉世人家母是疯子,同时他也向世人传达他对这个疯母的思慕与向往。甚至他把稍长自己却早年夭折的姐姐想象成母亲的模样。对于生父,虽不如对母亲的感觉那般强烈,但是他最终得以释怀,他选择了原谅,试着去理解、甚至想念父亲。第五章首先结合史料考察作家的生平及受世人评价等方面的因素,将芥川作品中表现的爱的主题与其消极厌世的世人印象作相关分析。并且,结合其它作品作相应探讨。尽管芥川最终选择用自杀方式终结人生,但是他渴望得到爱、赞美爱、付出爱的事实不能被抹灭。他曾怀着一颗被爱和爱人之心努力地活着。最后一章为终章,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将来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