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如消渴”原本只是文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事象,但这一事象在魏晋以后文学书写史中高频率的出现,它慢慢演化成一种文学事典,一种原型象喻性质的母题,它和巫山梦、沈郎腰瘦、力士脱靴等等一样,成了古代文学表述中的反复沿用的惯常话语,具有了母题学的意义,在文学书写史中具有了接受学的内涵增生意义。因此这是一种从微观角度建构文学史规律的研究,是一种古代文学母题史的个案性研究,本论文拟对它展开研究具有创新意义。首先在绪论部分,本文以“相如消渴”母题为研究对象。对何为“相如消渴”做出具体陈述,其次分析“相如消渴”的相关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三章进行论述。本文第一章对“相如消渴”事典的由来与司马相如的相关书写作了详尽的陈述。《史记》与《西京杂记》的相关记述都证实司马相如确实患有消渴痼疾。司马相如意识到自己疾患产生之孽根何在,作《美人赋》自为警戒,杜绝色欲之念,将自己超越出来,这种构思深刻影响他人。受司马相如美人赋的影响,后世文学中摹写美人的赋体文学一直按此构思及价值趋向持续流行。第二章主要围绕“相如消渴”在后世文学中的反映及艺术意义进行论述。相如消渴,本来只是一个文人个体生活中的实际事象,但它由于联系名作家的创作及作品,联系着风流才士的名节气度,故在文学史的发展中,为后人接受与使用的频率尤高。“相如消渴”事象以纷繁变化的意象以多种方式出现在诗词作品中,在戏剧小说中,也常被提到,所提绝非闲笔。第三章是论述了“相如消渴”母题的接受学内涵与文士病弱人格范型。在文学史上,“相如消渴”作为一种风流佳话,亦被作为人生缺憾而被传颂着接受着,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隐喻色彩的文学事象级母题,在后世文人才士的创作中演绎着持存着。由于相如消渴事典涉及相如爱文君之色病愈剧,以及相如虽病仍风流成性欲纳妾,文君以词讽之诸多意涵,故后世文学接受中多与男女情爱相联系,相如消渴或即成了沉迷于爱及酒色过度的同义语。与此同时在封建时代,许多士子每以病弱或清瘦为高俏,为雅仪,“相如消渴”所带来的病弱清瘦恰好迎合了古代文人的这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