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黄’牡丹二次开花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特有的植物种质资源,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兼具观赏、药用和油用价值。然而,常规牡丹品种一年一次开花且花期较短的特性使得牡丹的全年有效观赏期较短,制约了牡丹的商品化应用,因此,培育花期改良的牡丹新品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牡丹品种‘海黄’具有一年二次开花的特性,对研究牡丹二次开花的分子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以一年一次开花的品种‘凤丹’和一年二次开花的品种‘海黄’为材料,利用解剖学方法观察‘凤丹’和‘海黄’花芽的发育特征,并通过全长转录组测序和二代转录组测序分析,解析‘海黄’二次开花的分子调控机理,并鉴定到在‘海黄’开花时间调控中发挥重要功能的MADS-box家族基因,验证了其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对‘凤丹’和‘海黄’的花芽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解剖观察,发现‘凤丹’和‘海黄’第一次花芽发育阶段的发育特征相似。在营养期S1,顶端分生组织略尖;进入花芽分化期S2,顶端分生组织变平坦,并在两侧分化出花器官原基细胞;当外界温度降低,花芽进入休眠期S3,此阶段花芽不再生长,而是继续完成花芽的分化;到次年3月,外界气温回升,花芽进入萌发期S4,在此时期内花芽迅速生长膨大,分化形成花器官,随后进入开花期。‘海黄’第二次花芽的发育不经历休眠期,只有两个阶段,营养期S5和花芽分化期S6。其中营养期S5与第一次营养期S1的发育特征一致,呈凸起状,营养期结束后迅速进入花芽分化期S6,在此时期内‘海黄’花芽迅速分化形成花芽原基,完成此次花芽分化之后,不进入休眠期,而是直接进入开花期。(2)对‘海黄’二次开花过程中的六个花芽发育时期进行混样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平均31.77 Gb的数据,经过序列校正之后,得到81 753条平均长度为2 060 bp的高质量全长转录本序列。这些基因中共有60 964条转录本能够注释功能,共有75 646个转录本能够获得CDS序列预测,获得的CDS序列平均长度为708 bp。‘海黄’花芽的全长转录本经完整性评估后,结果显示完整的基因占85%,是较完整的转录本序列。同样对‘凤丹’开花过程中四个花芽发育时期进行混样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8.44 Gb的测序数据,经序列校正后,得到85 371条平均长度为3 738 bp的高质量全长转录本序列。这些序列中能被功能注释到的有76 748条,能预测到CDS共83 456条,平均长度为955bp。完整基因占79.9%,是较完整的转录本序列。(3)对‘海黄’二次开花过程中花芽发育的六个典型时期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回帖到对应的全长转录组序列中,获得每个时期基因的表达量。通过比较每两个相邻时期花芽中的表达量,共获得21 400个差异表达基因,休眠期S3和萌发期S4之间的差异基因最多,共10 658个,而第二次花芽营养期S5和分化期S6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少。对相邻时期DEG进行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表达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海黄’花芽发育过程中涉及细胞分裂、生物节律、植物激素等途径的基因,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途径在花芽分化阶段发挥促进作用,而油菜素内酯则发挥抑制作用,另外,‘海黄’花芽在第二次分化结束后不进入休眠而直接开花的发育特征与ABA信号途径的基因表达量较低相关。在‘海黄’差异基因的分析中鉴定得到614个转录因子,其中有40个是MADS-box家族基因。(4)在‘海黄’和‘凤丹’中分别鉴定到338和280个开花时间调控基因,将其归类于五个开花途径和成花整合子、成花抑制子等基因后分析其表达量,结果显示,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和年龄途径、GA途径都参与了‘凤丹’和‘海黄’中第一次花芽发育的过程中,而春化作用则主要促进花芽中花器官的发育。光周期途径、自主开花途径和GA途径参与促进‘海黄’的第二次花芽发育,而春化途径和年龄途径并无明显的调控作用。(5)鉴定得到50个‘海黄’中的MADS-box家族基因和37个‘凤丹’中的MADS-box家族基因。利用系统进化与结构分析解析了这些成员的进化关系,将其分为Mα、Mβ、Mγ、MIKC*和MIKCC五类。其中,在MIKCC类MADS-box成员中鉴定到FLC、SVP和SOC1等开花时间调控的同源基因,也鉴定到AGL6、AG等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利用转录组数据对MADS-box家族基因进行表达特征分析,鉴定到特异调控‘海黄’和‘凤丹’的花芽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基因,为后续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数据。(6)对‘海黄’中的PlMADS39和PlMADS48在开花时间的调控机理方面进行了功能研究。结果显示,PlMADS39和PlMADS48均定位于细胞核,并且PlMADS4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过表达PlMADS39和过表达PlMADS48的转基因拟南芥均表现出早花的表型。其中,PlMADS48可以结合成花整合子Pl FT的启动子,而PlMADS39则可以与Pl FT发生蛋白之间的互作。因此推断,PlMADS48是通过结合Pl FT的启动子调节其表达量来促进开花的,而PlMADS39则可能是通过与Pl FT的互作来调控开花的。综上所述,本论文解析了‘凤丹’和‘海黄’的花芽在开花过程中的发育特征;挖掘了调控‘海黄’二次开花的调控途径;筛选了开花时间调控途径的基因,解析了调控‘凤丹’和‘海黄’开花过程中各个途径发挥的功能;鉴定并筛选出参与调控开花时间的MADS-box家族基因PlMADS39和PlMADS48,验证并推测了其促进开花的功能机理。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牡丹开花以及多次开花的调控机理提供了证据,也为后续牡丹的花期改良定向育种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干旱和不断加剧的大气氮沉降已成为全球变化的两个主要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生长与生理。液流密度和冠层生理特征,例如叶片水势、光合速率、叶片和枝条的非结构性碳含量等指标与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密切相关。尽管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关注了植物生长和生理对干旱或氮沉降的响应,但植物液流密度和冠层生理特征对干旱和氮沉降双重作用如何响应仍不清楚。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作为我国分
粤府办[2021]3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 (国办发[2021]22号),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期刊
萜类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类由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的总称,是迄今所发现的植物次生代谢物中最大的一个家族,具有多种化学生态学效应。萜类在植物中主要有两条代谢途径,一种是甲羟戊酸途径MVA(Mevalonic acid),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主要代谢产物有萜类、三萜、倍半萜、植物淄醇类等;另一种是甲基赤藓糖磷酸途径MEP(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主要在质体进行,主要代谢
根系是连接植物地上部分与土壤的枢纽,其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目前,关于根系对水分、养分响应的研究多数仅限于根系生长方面,而关于根系拓扑结构以及根系觅养规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3个亚热带典型树种为研究对象,探究根系生长及拓扑结构对水分
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知道,完全百分之百的"知彼知己"是根本做不到的,但是指挥员有可能根据有限的情报信息百分之百地推导出敌我的情况。比如敌方阵地上有一支宠物猫,我方的推断是能把宠物猫带到前沿阵地的,只能是这个部队的最高长官,宠物猫附近可能有敌人的地下指挥所。越聪明智慧的指挥员,越能根据更少、更有限的情报信息推导出正确结论。所以"知彼知己"
会议
枫香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与景观树种,因叶色丰富而备受推崇,近年来枫香新品种选育热情高涨,但与北美枫香已知品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本研究对国内外枫香属的品种信息进行梳理,发现国内的枫香新品种选育工作主要聚焦于叶色变异,叶片呈紫色与红色的新品种最多,故选红色、紫色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黄色和绿色枫香为对照,从细胞结构、代谢水平、基因调控、遗传关系分析其叶色差异的主要原因。‘福禄紫枫’在春夏秋皆
多环芳烃(PAHs)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癌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和毒害作用。研究植物对PAHs的应答机制对于提高植物对PAHs的抗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研究对象集中于草本植物,且植物对PAHs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菲是三环的PAHs,在环境中浓度较高,已成为植物与PAHs互作机制研究的代表。本研究以蒿柳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菲对蒿柳株高及生理的影响。
为实现我国森林多功能经营转变,需在林分这个基本空间单元上,深入理解和定量预测林分结构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其多种服务功能影响并提出多功能管理决策技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环境脆弱、侵蚀严重、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林水矛盾突出,其森林多功能管理需求突出和颇具特色。本研究在作为黄土高原重要水源地的宁夏六盘山区,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于2016-2017年生长季在半湿润的香水河小流域设置了16个固定样地监测生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为杨柳科杨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华北、西北、华中及西南高山地区,俄罗斯远东、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山杨分布广,地理跨度大,但对不同地理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居群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山杨分布区共收集了32个天然居群的502株样品,采用6个单拷贝核基因位点、3个叶绿体位点及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