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脊髓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SCC)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骨化、肿瘤以及畸形等引起,许多患者多年内可能不出现症状,但出现症状会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虽然手术给予脊髓神经根减压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部分患者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目前,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使得,临床治疗以及手术介入时机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争议。[研究目的]应用和改进螺钉压迫致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大鼠行为学、组织病理学、电生理学以及影像学的变化评价该动物模型,继而探讨该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为临床脊髓减压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45只,经胸腰段后路手术,于T12-L1水平椎板钻孔后植入平头塑料螺钉(螺距0.5mm,直径3mm、长度9mm),术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CSEP)每隔1周螺钉拧紧1圈,连续4周,形成不同程度的慢性脊髓压迫的动物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40只(根据拧入螺钉的次数分为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对照组5只。对照组只行椎板钻孔不植入螺钉。术后每周进行BBB评分,术后8周动物处死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H-E染色和固蓝染色)和Mirco-CT扫描,测量三个参数(轴位CT高度、椎管的横切面积和矢状位压迫率)。[结果]持续慢性压迫可见大鼠出现渐进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BBB评分进行性降低,3周手术组和4周手术组同一时间点上评分低于其他两组。术中监测CSEP1周手术组和2周手术组术后30min波幅的变化较术明显下降(P<0.05),潜伏期变化的处3周手术组和4周手术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Mirco-CT脊髓的压迫程度进行性加重,正中矢状位像CT压迫率、轴位像上CT高度和椎管的横切面积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病理学检查见手术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侧索白质脱髓鞘,排列紊乱与周围形成空泡。[结论]渐进性螺钉植入法建立一个较为理想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术中对CSEP连续监测,波幅的变化相比潜伏期的变化更为敏感,但是慢性压迫的后期,监测脊髓损伤潜伏期的变化对是一个相对可靠参数。Mirco-CT可以更加立体和直观的观察到脊髓受压情况。脊髓的功能障碍情况与椎管的受压情况、CSEP的改变、行为学评分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是相关联的,为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