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快速城市化北京向巴黎学习什么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95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北京正处于城市大发展的转折时期,面临着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双重挑战。论文对北京地区“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区域观念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如何通过建设郊区新城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以顺应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客观规律和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满足新世纪北京城市大发展的实际需求。 论文研究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和类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分析北京区域空间发展的现实问题入手,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日益扩大、削弱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矛盾,通过总结相关学术领域对区域整体发展空间模式的研究成果,借鉴巴黎地区在20世纪寻求区域整体发展的成功经验,尤其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采取的建立城市优先发展轴线、建设郊区新城的空间模式,探求北京地区通过建立区域观念扩大城市发展空间、通过建设郊区新城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可能途径。 论文研究把城市发展速度视为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参数,基于对新世纪北京城市大发展的基本判断,提出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应从以限制为主向以引导为主转变,打破行政束缚建设区域城市,并在多层次区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一核两轴为主体、核心与轴线相结合、开放的区域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建设整体化的自然空间体系、层次化的区域城市中心、多样化的区域城市体系和网络化的区域交通体系的规划对策。针对郊区,论文提出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位于两条主要发展轴线上的六座郊区新城,作为全新的地区中心城市,接收从市区疏散的人口和产业,容纳地区经济和人口增长带来的新城市发展,吸收由于乡村城市化而出现的新增城市人口,并且针对郊区新城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组织构成、发展规模、空间结构、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论文以民居的构筑行为和居住行为为主线,在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缀合"各种方法对两宋时期的民居和居住形态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研究,以期对该时期民居的形式空间和聚落形态结
作为众多采暖方式的一种,辐射采暖由于具有热舒适性好,造价适中,应用得当时节约能源等种种优点,而在近几年的实际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中国对辐射采暖的研究相对较
本文以等级空间为工具初探了中国传统社会城市意识形态。构成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基本因素是:天命观,血缘制度,循环论。天命观解决权力正统性问题,血缘制度是等级社会存在的基石,循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休闲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休闲空间在城市中迅速扩展。在传统的游览之外,出现了新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这种新的休闲
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由最初关注规划的概念辨析逐渐转向研究规划的性质、地位与方法论。目前学术界对战略规划中引入前瞻性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规划方法的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半透现象的研究及应用逐渐成为一种建筑现象,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文从视觉感受和空间感受的角度出发,以光学和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
当代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全球化,在建筑领域则是出现消融时域性和地域性的文化趋同现象.中国建筑相对于世界建筑体系而言,是地域性建筑,只有深刻的理解中国建筑体系自身的特点
该文主要探索现代城市精神空间的理论和设计对策.文章运用综合系统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汲取哲学、社会学、美学、宗教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一个时代的哲学基础决定了时代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域被卷入城市的地域范围并逐渐融入城市体系,并形成一种同整体城市规划格格不入的,有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城市"空间异质
金属材料以其鲜明的特征区别于传统材料,在近现代建筑历史上独树一帜。但目前我国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对于建筑金属材料研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近现代建筑保护修复的质量。金属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