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嵇康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不仅有《与山巨源绝交书》、《释私论》、《养生论》等名篇为后人广为传颂,而且还精通音律、善于弹琴,写有被称为“嵇氏四弄”的琴曲,创作了音乐文学作品《琴赋》和音乐美学专论《声无哀乐论》等。他提出的“声无哀乐”的音乐观,以及关于音乐与情感等相关问题的论述,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具有原创性意义。嵇康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由于对司马氏政治集团的不合作态度而遭迫害。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其人格魅力为历代诸多学者敬仰。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是:力图超越就其音乐理论研究其音乐思想,就其人格理论研究其人格追求的传统方法,尝试把两者的关联性研究作为重点,以音乐与人格两大视角互相切换、寻找联系来透视嵇康的思想生活。音乐研究的人格视角注重音乐的人格投射;人格研究的音乐视角注重人格的音乐转化;此基础上音乐与人格的结合研究,力图揭示两者之间在嵇康思想中的某种特殊的平行对应、互为建构、互相融汇的关联性。并且,本文把此种关联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来呈现和分析,将从历史、现实及中西文论的比较等多重维度,探索其背后丰富而深层的文化意蕴。
第一部分为“音乐形象塑造中的人格追求”:主要从音乐角度透视人格,透过嵇康诗文中零散的音乐意境与《琴赋》中集中的音乐描写,探索分析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第二部分为“人格观念影响下的音乐思想”:主要从人格角度透视音乐,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为核心的性情观、养生观、社会观等人格观念为出发点,窥探其音乐思想与儒家乐论的主要区别,在其音乐思想与人格理论内在关联的探寻中,阐释其音乐思想背后的人格底蕴。
第三部分为“音乐与人格关联性存在的文化意蕴”:力图在前两部分音乐与人格两大视角间互相切换的动态分析基础之上作静态审视,回顾和梳理嵇康思想中音乐与人格两者之间关联性存在的三重维度,即“音乐的性质与人格结构的溯源”、“音乐的功能与人格冲突的修复”、“音乐的理想与人格理想的想象”,并进一步从时代历史、个体现实、人性本质等多角度探索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文化意蕴。
第四部分为“从音乐与人格的关联性看嵇康之死的意义”:从思想到实践,嵇康最后索琴而弹的临刑壮举,可以说正是对其音乐与人格关联的实践层面的最好诠释。
总之,嵇康的音乐思想和音乐行为呈现了他的人格理想与人格建构方式,同时他的人格理想、人格观念也影响了其音乐美学思想,两者具有某种平行对应、互为建构、互相融汇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是琴文化与魏晋风度的契合,是嵇康人格冲突下心灵的自救,是乱世下对和谐人性与社会的探索。嵇康思想中音乐与人格的关联性研究启示我们对人性本质与艺术精神的思考,对当今社会的美育与人格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