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讨论现代理论与达·芬奇绘画研究史或者说与达·芬奇绘画研究权威们的关系的文章,主要目的不在于称赞甚或宣扬某种理论,而在于反对将理论思考同个案研究过分割裂开来的倾向。和历史学家一样,艺术史家在研究个案之时,也总是心存了一些基本理论预设,哪怕还未认清自己长期以来所相信的是什么理论,但他对资料的运用、对文字的选择以及对论点的推演,无形中已受了那些预设的引导。有些人以为鉴定与考证不需要理论,但本文恰恰试图举实例来说明,达·芬奇绘画研究权威们是如何借用三种现代理论来进行鉴定与考证的。这三种理论人们都不陌生,即形式分析、精神分析和“图式与矫正”理论,然而,关于它们怎样影响甚至改写达·芬奇绘画研究史的这一过程,可能鲜为人知。本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三章,每一章讨论一个理论。大体上每一章都是先简述某一理论如何为达·芬奇绘画研究提供新方法;接着分析达·芬奇研究权威如何将理论引入他的学术领域,从而获得新颖的研究思路和事理论据;最后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一些当代学者是如何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达·芬奇绘画研究的。总而言之,三种现代理论或直接或间接地为达·芬奇绘画研究史带来了明显的改变。据此我们可以说,理论对个案研究有实际的价值,可以带来问题意识,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从未试图得出“理论比鉴定与考证等更重要”的结论。之所以讨论理论对个案研究的影响,而非个案研究对理论的影响,只因笔者虽不是柯林武德主义者,但也相信:如果我们不理解历史学家的思想,便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具体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如果我们以理论为线索,就可以透过浩如烟海的文献,清楚地梳理出整个达·芬奇绘画研究史的内在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