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纳米递送系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装载阿苯达唑白蛋白纳米粒与天花粉蛋白形成自组装纳米粒,以实现共输送天花粉蛋白和阿苯达唑进行联合抗肿瘤治疗,并对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进行研究。该输送系统为多药耐药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方法:1、选择核糖体失活蛋白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穿膜肽(低分子量鱼精蛋白,LMWP)序列的基因引入至TCS表达基因的3’端,得到重组TCS-LMWP(rTL)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克隆到编码内含肽-几丁质结合纯化标签(intein-CBD)的原核表达载体pTXB1上,实现重组质粒rTL-intein-CBD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几丁质亲和柱亲和纯化,并用半胱氨酸进行柱上切割,一步纯化得到碱性蛋白重组rTL。将荷负电的阿苯达唑白蛋白纳米粒(ABZ@BSANP和ABZ@BSA/Ag NP)与rTL共孵育,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径仪测定 rTL/ABZ@BSA NP和rTL/ABZ@BSA/Ag NP复合物的ζ电位。2、在两种耐药细胞A549/T和HCT8/ADR上,研究了该体系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协同机制。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考察该体系在耐药细胞上的摄取,MTT法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考察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接着进一步考察其逆转耐药的机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活化,细胞骨架蛋白的变化,同时用微管红色荧光探针检测胞内α-tubulin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β-tubulin的表达,并观察了复合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分析仪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采用JC-1标记线粒体膜,观察ABZ@BSA/Ag NP和rTL联用后对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通过体外划痕和迁移实验考察药物的抗转移作用。3、本研究采用非小细胞肺癌皮下移植瘤小鼠动物肿瘤模型对联合给药体系的药效学及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初步评价该体系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成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 rTL,能够与阿苯达唑白蛋白纳米粒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结合后ζ电位翻转。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rTL/ABZ@BSANP具有较高的细胞摄取率。细胞增殖抑制结果显示,在耐药细胞上,rTL/ABZ联合给药纳米粒组能有效的抑制细胞的增殖,线粒体膜电位消失,细胞凋亡,联合给药通过共同作用于细胞的骨架蛋白,发挥协同作用,促进细胞的凋亡。在体内实验结果表示,在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nu/nu裸小鼠给药模型,rTL/ABZ纳米粒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和抑制肿瘤转移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共输送天花粉蛋白和阿苯达唑的纳米给药体系,在体内外表现出良好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和抑制肿瘤转移效果,为肿瘤多药耐药的治疗和肿瘤转移的抑制开拓了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