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泰妙菌素(tiamulin,TML)是一种半合成的截短侧耳素类衍生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有抑制作用,被广泛用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治疗畜禽肺部和胃肠道感染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然而,TML一旦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其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为保证食品安全,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的泰妙菌素检测方法。由于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简单、快速等众多优势,已被广泛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课题“环境污染物在食品原料中迁移转化与富集机制”,课题编号:2019YFC16045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妙菌素(tiamulin,TML)是一种半合成的截短侧耳素类衍生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有抑制作用,被广泛用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治疗畜禽肺部和胃肠道感染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然而,TML一旦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其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为保证食品安全,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的泰妙菌素检测方法。由于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简单、快速等众多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然而目前关于泰妙菌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首先制备了泰妙菌素单克隆抗体,并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泰妙菌素单克隆抗体可变区的三维结构以及与泰妙菌素的相互作用;基于此单克隆抗体,分别建立了 ELISA法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检测泰妙菌素,为构建和完善泰妙菌素残留检测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分述如下:第一部分:泰妙菌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本部分采用肟化法和活泼酯法制备了 TML人工抗原TML-BSA(免疫原)和 TML-OVA(包被原)。UV-Vis 和 SDS-PAGE 方法证明 TML-BSA 和 TML-OVA合成成功。免疫学方法证明TML-BSA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对TML的免疫反应,多抗血清效价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达到1:12800和5.572ng/mL。第二部分:泰妙菌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本部分采用杂交瘤技术筛选泰妙菌素单克隆抗体,共得到6株分泌抗TML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中2E11单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512000;IC50为0.338 ng/mL;亲和常数为6.374×109 L/mol;重链亚型为IgG1型,轻链亚型为Kappa型;除与瑞他帕林有2.7%的交叉反应率外,与其他抗生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说明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建立免疫学检测方法。此外,本研究还首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ML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及其与泰妙菌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键和疏水作用是泰妙菌素单克隆抗体可变区与TML相互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第三部分:泰妙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建立。本部分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cELISA)用于泰妙菌素的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建立抑制曲线测得IC50值为0.257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0847~0.778ng/mL,添加回收实验测得回收率为90.60%~102.1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小于8.76%。此外,本研究首次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 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泰妙菌素(HRP-TML),应用此 HRP-TML 建立了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cELISA)检测泰妙菌素,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建立抑制曲线测得dcELISA的IC50值为0.332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0897~1.225 ng/mL,添加回收实验的回收率为90.24%~105.73%,RSD小于7.55%。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两种ELISA方法检测泰妙菌素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第四部分:泰妙菌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建立。本部分研制了两种无标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首次用于TML的检测。基于AuNPs/Ag-GO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1~1000 ng/mL,最低检测限(LOD)为0.003 ng/mL(S/N=3),添加回收实验的回收率为90.70%~109.04%,RSD小于8.18%;基于SPA/Ag-GO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100ng/mL,LOD为0.04ng/mL(S/N=3),添加回收实验的回收率为93.57%~104.70%,RSD小于6.61%。本研究研制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和最低检测限优于其他报道的TML检测方法。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了灵敏性好和特异性强的泰妙菌素单克隆抗体,并分析了该单克隆抗体与TML相互结合的主要作用力;基于此单克隆抗体,建立了icELISA、dcELISA、基于AuNPs/Ag-GO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基于SPA/Ag-GO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泰妙菌素,添加回收实验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检测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中泰妙菌素残留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作为全球死亡率第六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腺癌与鳞癌两种亚型,其中70%的食管鳞癌发生在中国,而对早期食管癌及时的干预、治疗,可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因此进一步阐明食管鳞癌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红细胞衍生核因子2相关蛋白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NRF2)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应激蛋白之一,能够保护机体细胞免受各种体内外刺激
近几十年,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Low-Temperature Plasma,APLTP)因其常压、非热、参数可调控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材料、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缺粮已成为本世纪全球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使得APLTP在种子去污、提高种子质量、增加作物产量以及防治植物病害等方面的农业应用受到人们越来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一段时间内心脏周期性的电生理活动记录,在临床上被视为对心律失常诊断的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心律失常异常信号类型多样且错综复杂,导致已有方法的模型分类性能不理想,尤其是对室上性心搏、室性心搏以及融合性心搏的识别存在着巨大的挑战。论文以心律失常的心电信号智能识别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ECG波形检测,目标特征提取和心搏类型智能识别开展研究。在波形检测环节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与图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为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视频与图像数据蕴含的信息量大,其中不少涉及用户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国防安全。然而,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都以明文形式存储视频与图像数据,视频与图像数据面临非法查看、恶意篡改的风险,因此,解决智能手机视频与图像数据存储安全问题尤为必要。对视频与图像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是保证数据安全性
研究背景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全世界女性各种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占居首位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乳腺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体内雌激素水平、易感基因变异、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营养等。乳腺癌治疗策略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同时辅以放射治疗(Radiationg therapy,RT),化学疗法(Chemotherapy,CT),内分泌治疗(Endocri
研究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全身性的多系统综合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在患者妊娠20周以后,会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PE是围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全球发生率约为2%~8%,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10%~15%,是产科中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nt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结合,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水平调
近些年来,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CPC)在电磁屏蔽、应力/应变传感器件、医疗健康及能源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CPC的制备方法仍相对单一,其网络微观结构仍需调控。尽管研究者已经对基于CPC的传感材料和电解质材料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但是其电子/离子传输机制尚不完善。制备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导电纤维/膜材料,并探求其导
圆偏振发光(CPL)是指物质受到光的激发后选择性的发射出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的现象,在理解物质的激发态手性和开发先进光学材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真三维显示、高密度信息存储、先进生物探针以及光电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圆偏振发光材料已是光学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圆偏振发光活性手性框架材料的设计策略与制备方法,并研究了圆偏振发光性质的可逆调控、综合性能的提升、以及发光颜色的连续调谐性。
研究背景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随着基础科学、科学技术和统计学的发展,对肺癌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全面。其中在肺癌的GWAS研究中,找到了许多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多态性。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再次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MHC-I)是细胞免疫的中心媒介,主要通过控制抗原呈递过程来调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功能,并作为自然杀伤
1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常见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呈高发病和高致死的态势。食管癌有腺癌和鳞癌两种主要病理类型。这两种类型食管癌的发病,有着人种、地域、发病部位、危险因素、生存预后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差异到已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不同于西方国家食管癌80%以上为腺癌,在中国97%以上的食管癌为鳞癌,其发病有显著的性别、年龄、地域、肿瘤家族史、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体现在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