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下有害离子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非线性扩散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海洋环境下有害离子在混凝土结构中非线性扩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未水化水泥颗粒后期继续水化,混凝土中没有水化的水泥颗粒后期继续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新的产物填充了混凝土孔隙,阻碍了有害离子的扩散;第二个是有害离子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有害离子通过扩散由表及里地进入到混凝土结构中,并与混凝土孔隙溶液中的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产物,抑制了有害离子的扩散;第三个是有害离子的侵蚀损伤,随着有害离子不断地扩散,新的产物不断地增加,就会对混凝土孔隙壁产生的膨胀力作用,造成微裂缝的产生,更有利于有害离子进一步扩散,最终导致结构服役寿命达不到设计寿命而断裂损坏。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上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有害离子在混凝土结构中非线性扩散模型的建立,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在清水浸泡中混凝土没有水化的水泥颗粒继续与孔隙中的水发生水化反应导致其密度、弹性模量、抗压抗拉强度以及孔结构的演化情况。先通过试验定期测量了混凝土试样后期继续水化的质量、波速、抗压抗拉强度以及孔隙度的值,然后根据继续水化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得到了质量、弹性模量以及孔隙度演化的理论模型,最后把试验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试验数据非常吻合,理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混凝土后期继续水化弹性模量与孔隙度演化特性。其次,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溶液浸泡中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孔结构的演化情况。首先通过试验定期测量了混凝土试样浸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质量、波速以及孔隙度的值,然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氯化钠溶液中混凝土试样质量演化的理论模型,最后对氯化钠溶液中混凝土孔隙度和弹性模量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将清水中混凝土继续水化孔隙度的理论模型和侵蚀引起的损伤引入到扩散方程有效扩散系数中,用有限差分法对扩散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把扩散方程数值解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论如下: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海洋环境下有害离子扩散速度取决于侵蚀损伤的发展速度,而侵蚀损伤的发展速度与侵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关。最后,研究了在清水和不同浓度溶液浸泡中导电混凝土的波速、抗拉强度和电阻率的演化情况。首先通过试验定期测量了清水中导电混凝土的质量、波速、抗拉强度和电阻的值,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了导电相石墨的掺量。接着为了提高导电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硅粉的掺量。最后实验测量了氯盐和硫酸盐的侵蚀下,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性能并没有因为有害离子的侵蚀而受到影响。
其他文献
据统计,中国国内年新增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占全球年建筑面积新增总量的50%以上。近十几年来,公共建筑运行能耗增长率达220%,已占全国建筑总能耗四分之一以上,带来了巨大的
网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你知道吗?
<正> 1 前言对于任何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在满足其主机在动作循环和静动态性能等方面的前题下,设计者应力求满足系统简单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经济性好等条件。但是,在液压系统
伴随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推行供热计量改革是避免能源浪费,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举措。热量表是供热计量的核心部件,根据建设部《供热计量技
目的探索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在空间有无聚集性和聚集类型,为发现乙脑防控重点地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有软土下卧层时,按常规方法确定砌体结构条形基础宽度时,需要对软弱下卧层进行验算,由于验算要考虑基础与相邻基础等应力重叠的相互影响,计算十分繁琐.文章提出一种简单、方
介绍了SA838的原理、优点及应用SA838设计静止逆变器的方法,讨论了静止逆变器的控制单元电路和软件控制的设计原理与设计过程,验证了从静止逆变器中得到预计的PWM波形.
在德国人眼中,教师职业是一种相当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受到青睐。每个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只要不犯法就终身不会失业。其经济待遇,无论与欧洲其他国家同行相比,还是同国内其他职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BIE) of displacement derivatives is put at a disadvantage for the difficulty involv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hypersingular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