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脏不同部位的起搏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从而反映出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为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提供更接近生理性的起搏方式。方法: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住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且符合2010年中国起搏装置植入专家共识Ⅱa类及以上指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二度Ⅱ型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75例老年患者,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分为三组:(1)右室心尖部位起搏组,(2)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3)左束支区域起搏组。并排除:(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代谢紊乱、肿瘤等疾病;(2)植入单腔起搏器者;(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4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患者。取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静脉血2ml,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试各组患者血浆NT-proBNP数值。比较各组内术前及术后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三组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应用两相关样本、两独立样本、K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P值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术后心室起搏比例均≥85%,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NT-proBNP水平测定: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术前为1120.54±1587.11 pg/ml,术后1133.15±1383.53 pg/ml,通过非参数检验P=0.56,表明心尖部起搏组手术前后NT-proB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术前为1298.21±1308.38pg/ml,术后为684.03±874.43pg/ml,下降明显,通过非参数检验P=0.001,表明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手术前后NT-pro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左束支区域起搏组术前为2226.44±6214.19pg/ml,术后为1243.52±3377.48pg/ml,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通过非参数检验P=0.001,表明左束支区域起搏组手术前后NT-pro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右室心尖部起搏组与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左束支区域起搏组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与左束支区域起搏组间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能降低二度Ⅱ型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60岁以上的老龄患者围术期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更接近生理性起搏有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于严重依赖心室起搏的患者,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及左束支区域起搏可能是更为理想的选择。而对于左室射血分数>4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房室传导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右室心尖部起搏在围术期内不能明显降低患者的NT-proBN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