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传统医药类非遗”)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追逐现代化物质文明的热潮中,我国“传统医药类非遗”在经济大开发进程中遭遇了很大的冲击:许多珍稀的传统医药销声匿迹,一些靠言传身教传承的民间医技后继乏人等。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保护,一方面却是“传统医药类非遗”的快速消亡。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化价值与效率是否符合经济投资回报率要求的约束。产业化是目前国内外实现“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果能将我国丰富的“传统医药类非遗”凝固于物质产品或者转化为文化类型的物质产品进行生产、流通和销售,进而创造品牌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不仅能满足人们健康、心理和精神的需求,还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选择“非遗”视角下传统医药开发价值及效率评价研究,拟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型评价传统医药的开发价值,判断其能否达到产业化。同时,通过实证的形式展开对以“传统医药类非遗”壮族民间医药(壮族民间医药于2006年被认定为我国省级“非遗”)为依托研制而成的三金片的开发效率评价,试图从管理学的角度找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并引导“传统医药类非遗”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 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菲-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指标,16个因子层指标的传统医药开发价值评价模型;然后,进行了开发价值不同的开发模式探索,提出了三种开发价值模式。如开发价值高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监督+社会公众参与”模式,开发价值一般的“政府力量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公众帮扶”模式;开发价值低的“政府力量主导+社会公众参与”模式。随后,应用开发价值评价模型,将我国10项以“传统医药类非遗”为依托研制而成的产品划分为完全开发类、半开发类和抢救性保护类。最后,运用DEA模型对属于开发价值高的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桂林三金”)所经营的三金片在2007—2016年进行的投入产出效率测算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三金片近十年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状况较好,但在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不足,归纳有5点,进而针对其不足提出5条对策,以期指导三金片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