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重庆滨江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塑造城市特色、注重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无形资本。其中城市的特色主要来源于城市的文化,而城市的文化又是城市空间特色营造的战略资源,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本文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去认识和研究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城市文化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空间场所等之间的联系,认为城市空间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城市空间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城市空间“文化生态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甚至有些空间文化生态“物种”正趋于消亡。这就从客观层面上要求从文化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去认识城市空间文化的结构体系,以便为城市特色空间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保护发展提供正确的认识和指导。重庆作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是全国著名的山城、江城,山水特色风貌显著,需要深入地挖掘其自身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而滨江历史地段作为重庆城市文化的发源和发展地,是展示重庆城市独特魅力和特色形象的窗口,其空间文化生态的保护更新尤为重要。通过引借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来指导滨江历史地段的保护更新,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对重庆滨江历史地段内的文化生态进行系统研究,而且可以更加全面地推进和引导滨江历史地段功能和空间的不断完善,使其成为城市文脉发展的“生长点”,延续其文化肌理和历史文脉,进而促进城市特色空间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主体部分包括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二、三章):对城市空间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探析,总结重庆滨江历史地段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力机制。理清重庆滨江历史地段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文化生态因子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总结出滨江历史地段历史文化空间及其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第四章):依据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重庆滨江历史地段内的历史文化空间,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保护更新目标和原则。第三部分(第五章):以城市空间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重庆滨江历史地段的实地调研分析,提出重庆滨江历史地段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更新策略。第四部分(第六章):以提出的重庆滨江历史地段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更新策略为指导,对重庆金刚碑历史地段进行保护更新设计。
其他文献
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世界,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生产、贸易、资本以及金融货币各个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国际化,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经营的环境日益国际化,企业纷纷都把目
<正> 若干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对科学技术史的内容重视很不够。现在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研究科技发展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有关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及伴随而来的英国工业革命
<正> 本文介绍的自动灯只要人走进卫生间,灯自动亮起来,出来后灯自动熄灭,并且可控制白天不亮。工作原理原理图如图1所示。红外发光二极管VD1和光敏二极管VD2等元件组成红外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陕甘共产党人在甘肃、陕西边境地区成功创建的一块红色苏区。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由陕甘边根据地发展而成的更广区域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
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原的清王朝沿袭前代旧制,将礼部作为外事主管机构,而且在华夏中心意识的支配下,外交事务等同于朝贡事务。清初,外事管理分隶礼部主客司、会同馆和翰林院
自2005年北I—1原油稳定装置建成投产后,没有进行过运行考核和模拟分析,在设计参数基础上,通过现场数据录取和取样化验,分析了装置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影响轻烃产量的因素。原
农村住宅与人类的文明进程几乎是同步发展的,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类型。它量大面广,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人类最原始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类型。同时它在很大程度
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开办的教会学校把欧美先进的教育体制输入中国,其先进的办学方式、崭新的课程设置、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冲击了衰朽的中国传统
阐明了冲击波测量的意义 ,介绍了目前用于冲击波测量的方法 ,分析了这类方法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冲击波的测量精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适用且新颖的准静态冲击波测量
对于民间规范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成为理论的热点之一,在司法裁判中适用民间规范也已经成为了事实。将民间规范纳入到司法裁判中时,有多种方式可供法官进行选择,法官如何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