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对高级别医疗机构需求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不仅加重了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政府也面临现有的卫生资源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也面临着有限的卫生资源难以匹配无限的卫生服务需求的矛盾,因此,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是很多国家采取的支付方式之一,而住院费用是DRGS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研究清楚住院费用的构成及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做好DRGS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的费用研究方面大多集中在政府投入与住院总费用以及医保费用、自费费用之间,对住院费用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较少,极少数研究人员曾对三级医院的个别病种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报道,但对二级医院的常见病病种的分析较少。研究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构成及变化情况(以上海某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例),分析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找到对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影响最明显的因素,希望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一些措施来达到控制住院医疗费用,为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升卫生资源利用率,同时为建立完善区县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相关医疗费用控制管理体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病例纳入及剔除标准;利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从上海某二级医院信息科处检索出上海某二级医院2013-2016年间神经内科所有出院第一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并调取上述病例对应的住院费用情况及住院病历材料,记录其存在的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相关检查、诊疗情况;用Excel表格建立研究对象相关病历资料及住院费用资料数据库,剔除不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对各项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以及构成分析;使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入库的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最大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脑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1、2013年~2016年4年间,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总费用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日次均住院费用增长了30.05%;平均住院总费用增长了18.78%,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幅度最大的项目是治疗费,其次是药费。2、住院费用与患者住院天数关系密切,患者住院天数越长,对应的住院费用越高。3、住院费用与患者是否采取溶栓治疗密切相关,采取溶栓治疗的患者要明显高于采取非溶栓治疗患者的费用。4、住院费用与年龄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脑梗死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呈递减趋势。5、住院费用与患者支付方式也密切相关,4年来新农合、医疗保险、公费医疗、自费的人员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医保住院患者和公费医疗住院患者费用显著高于自费住院患者的费用。6、住院费用与患者疾病伴随个数密切相关,伴随疾病个数多的患者住院费用要高于伴随疾病少患者的住院费用。7、住院费用与患者是否在职有关,在职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无业及离退休患者的住院费用。8、住院费用与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合并感染有关,合并感染的患者住院费用远高于未合并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9、住院费用与患者出生地有关,出生在本市的患者住院费用要高于出生于外省市患者的住院费用。10、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受患者社会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影响,包括住院天数、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在职、支付方式、伴随疾病个数、出生地、治疗方式、年龄、住院次数等。伴随疾病个数、不同住院天数、治疗方式、年龄、是否合并感染、住院次数、出生地这些因素在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中有统计学差异。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依次是:住院天数、治疗结果、年龄、治疗方式(溶栓)、入院年份、有无合并感染、伴随疾病个数、支付方式、出生地、是否在职。结论1、4年间,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都呈现明显增长趋势。2、在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项目的构成中,增长幅度最大的项目是治疗费。3、药费在总费用中占比最大,达50%以上,是影响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主要因素。4、4年间,溶栓治疗患者的数目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4年间,脑梗死住院患者人员支付方式比例基本稳定,医疗保险患者及公费医疗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高于新农合患者及自费患者。6、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受住院天数、伴随疾病个数、是否在职、有无合并感染、治疗方式、年龄、支付方式、出生地等因素影响。7、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与性别、入院次数关系不大。建议1、增加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让医院回归公益性。2、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监管。3、加强管理,提高医院总体医疗服务水平,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减少低效、无效的住院天数,从而缩短住院天数。4、宣传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加强健康宣教,争取做到“三早”,减少伴随疾病的产生。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将党纪行规落在实处,树立行业规范。6、实施单病种收费管理,控制费用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