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针刺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早期针刺的可行性及其对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及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方法:利用液压致伤装置,复制大鼠中度脑损伤模型:选取行走试验和平衡试验对损伤后1-14d行为功能障碍进行动态观测,同时计算死亡率:观察脑表面血肿范围,HE染色并计算损伤后1d伤侧皮层及海马神经元坏死率;干湿重法测脑水肿高峰期含水量;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脑内bFGF阳性反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显示SS mRNA及GAP-43 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分别选用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脑损伤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学障碍,针刺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损伤后1h针刺组作用明显优于伤后3d治疗组;针刺能减少伤侧皮层及海马的继发性神经元坏死;针刺使脑内bFGF免疫阳性神经元阳性反应增强、GAP-43 mRNA基因表达上调,并能影响损伤后SS mRNA异常表达;但针刺对脑血肿范围、脑水肿高峰期及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本实验研究分别从整体到基因水平讨论了针刺对急性脑损伤的影响,并将行为学评价与形态学研究相结合,肯定了针刺对脑损伤的疗效,展示了针刺能减轻脑损伤后病理改变、改善受损神经元再生微环境、促进脑功能重建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