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文学想象力——论齐格蒙·鲍曼社会学写作中的文学修辞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是当代关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领域的著名社会学家。与主流社会学相比,其社会学文本中大量运用的文学修辞话语和小品文式的表述风格使其社会学写作充满了文学特性,也标注了其独特的学术研究个性,本文把其写作归结为一种充满文学想象力的“鲍曼式”风格。   本文突破现有鲍曼个案的研究范式,从修辞学与解释学的角度切入考察鲍曼社会学文本中的文学修辞话语及与其社会学思想间的关联性。鲍曼重视语言修辞,借用大量文学修辞话语源自其对经验世界的持续关注和阐释冲动,他深受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影响,主张“社会学的想象力”与开放性。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即为一种修辞想象力,鲍曼写作中借力于大量的文学修辞有效践行了米尔斯的这一主张。论文把鲍曼对文学修辞的借用归结为三个方面并结合大量文本进行论述:一是对隐喻性修辞的大量使用;二是对神话故事和小说文本的巧妙借用;三是微观经验下的对个体经历的叙事。这些文学修辞话语也是一种写作的自觉,与鲍曼对经验世界的感受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使其对社会生活经验获得了一种深度的描述与解释。   论文最后以鲍曼的“写作社会学”思想系统总结鲍曼社会学思想的惯用思路并探讨“文学修辞何为”问题。论文认为“写作的社会学”即吁请研究者重新回到语文学,赋予语言修辞以解释和话语实践的双重价值意义:在对现有社会结构的诊断与反思中,释放文学想象力所具有的阐释与批判潜能和介入与改造的潜能。文学修辞以一种“诗性正义”的方式介入公共生活,在方法论上对当下的人文学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1930年至1937年间的国立青岛/山东大学为重点和中心,借助当时当地的报刊资料及当事人的书信日记等材料描述1930年代前期青岛的文人聚散情况,试图展示当时青岛的文学生态
期刊
学位
(接上期)11、妖娆美艳的‘海棠石榴’。因花形极似海棠花而得名。其花色鲜红至浓红,十分艳丽夺目。枝条较细软,叶片较小;花冠直径8cm~1 0cm,单朵花可开1 5天左右;少见结果。1
本文主要通过对“这/那+时间词语”组合的形式分析,研究“这/那+时间词语”组合在句子中的运用情况,同时也研究“这/那+时间词语”组合与句中其它成分的共现情况。通过这些研
期刊
实用主义是美国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后半期发生明显的转变,并且形成了“新实用主义”这一派别。这一转变的过程既具有“语言学转向”的色彩,又受到当时诸多“后现代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毕淑敏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步入文坛。二十多年来,在创作领域笔耕不辍,不断为广大读者推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艺术作品。从毕淑敏小说的内容上看,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