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7年Gruentzig首次采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以来,PTCA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和成熟的方法之一。PTCA对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的远期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对术后早期的心功能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而我国目前PTCA术后的常规护理也仅局限于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尚未对PTCA术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护理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引起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反映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并制定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方案,指导实施,评价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对PTCA术后一周内的护理观察和康复护理进行初步的探索,为完善PTCA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第一部分 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变化特征的分析 选择成功行PTCA及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分为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在患者术前1天、术后1-7天每日定时测定心电图相关指标,包括QT离散度、缺血性ST段的改善及心输出量CO、心肌收缩力MCF、左室顺应性LVC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各天的变化,分析PTCA术后一周内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术后各天缺血性ST段改善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改善最为显著。②两组患者PTCA术前QTd及QTc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TCA术后各天与术前第1天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QTd及QTcd值在术后第1天,即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与术后第3天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仍显著高于正常值水平,至术后第5天基本降至正常值水平。提示PTCA可降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异常的QTd及QTcd值,但并未如部分研究所报道的在术后即刻即降至正常值水平,而是有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天左右才接近正常值水平。③比较PTCA术前、术后各天血流动力学参数,结<WP=6>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每搏血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功指数SWI、心肌收缩力MCF、左室总泵力TPF、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耗氧量MVO在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术后第3天最低,至术后第5天或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提示患者在PTCA术后一周内心功能经历了从减退到逐渐恢复的过程。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术后各天未见明显改变,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PTCA术后一周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没有明显减退或改善。 第二部分 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的影响 选择44例经成功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PTCA数配对原则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康复运动方案,自制一套符合我国PTCA术后现有护理条件的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对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指导并监督实施。在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3、5、7天每日定时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区别,分析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PTCA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在PTCA术后第1、3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虽分别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②术后第5天及第7天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显著地增加(P<0.05),心肌收缩力MCF及左室总泵力TPF均有显著提高(p<0.05),平均动脉压MAP有显著降低(p<0.05),而心肌耗氧量MVO也有显著的降低(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差异。根据以上二部分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心电图缺血性ST段大多于术后第7天左右恢复至等电位线,这可能与冠心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现象心肌冬眠或心肌顿抑有关。 2. 心电图QTd及QTcd值并未如部分研究所报道的在术后即刻即降至正常水平,而是有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天左右才接近至正常水平,提示患者术后早期(5天左右)仍存在着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 3.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显示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经历了从减退到逐渐恢复的过程,提示患者仍存在着潜在的心肌缺血的可能。 4. PTCA术后护理应针对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特征,加强相关时间的心功能监护,建议对于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的心电监测延至心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的第5天左右。 5. 康复运动训练未对患者术后发生的短暂性的心功能下降产生影响,康复<WP=7>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没有因为运动而进一步恶化,说明PTCA术后早期运动训练是安全的。 6. 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与第7天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显著差异,表明康复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血管效率,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功能失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