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桃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是我国山区群众重点发展的经济树种,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核桃生产对当地森林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开始显现。本研究基于对云南山区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野生动物造成损失及主要危害物种(松鼠)的两次(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调查了解,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滇中无量山区景东县漫湾镇昔掌村两个自然村(大村、杀牛村)的核桃种植松鼠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期间采用样方法记录核桃的收成和损失量,利用距离取样法调查危害物种(松鼠)的种群数量,同时利用随意取样法对危害物种生态行为进行记录;以监测核桃受危害的程度、掌握危害发生规律,并通过危害物种种群数量及其生态行为研究,探讨松鼠危害防控的策略、核桃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核桃松鼠危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通过访问与实地样方调查,对调查地区核桃种植规模、产量、松鼠危害量及危害发生时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至2011年,所调查的41个农户核桃种植面积达153hm2,其中已挂果的有73hm2,每户最高收入达9.8万元,实际总收入约108.40万元,因松鼠危害造成的损失近20.00万元,平均户损失率16.64%。在5个核桃样地按五点取样法选择了300株核桃样树,2011年有125株受到松鼠危害:危害均发生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7月至8月为危害高峰期,7月下旬危害最为严重;危害从近自然林的核桃树开始,以近乎完全逐棵吃光式地深入到核桃林内部取食;鼠害程度与核桃林到自然林的距离以及核桃林下草本高度和盖度密切相关。
危害核桃的松鼠主要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和红颊松鼠(Dremomysrufigenis),前者多在树冠上层取食,而后者多在树冠下层和地面取食。通过连续13个月对在核桃林和自然林样地中危害物种种群数量统计,研究发现:自然林中赤腹松鼠和红颊长吻松鼠平均密度分别达到5.15只/hm2和2.00只/hm2;核桃地中若仅考虑松鼠的活动范围,赤腹松鼠种群密度高达43.08只/hm2,红颊长吻松鼠也达到21.80只/hm2。危害物种(松鼠)种群在非斑块化自然林中与相邻核桃林中呈现源-汇关系:危害期间,虽核桃林中松鼠不断被捕杀,但核桃林地和周边自然林中的松鼠种群数量仍基本能维持。
利用随意取样法共记录到2934个行为数据,在自然林中两种松鼠时间分配最多的都是移动行为,其次是取食行为;而在核桃林中取食行为所用时间最多,其次是移动行为。两种松鼠均以植食性为主,赤腹松鼠取食43种植物,红颊长吻松鼠取食19种植物,对果实性类型取食次数占各自取食总次数比例最高,分别为77.52%和94.18%,并在6-9月以核桃果实为主;其次还取食花芽和花,嫩叶和叶,树皮及其它;多种食物类型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季节差异。赤腹松鼠和红颊长吻松鼠为同域分布,利用同一生境的空间、食物等资源,赤腹松鼠空间生态位宽度为0.9362远高于红颊长吻松鼠的0.2994,两者重叠度为0.4405;食物资源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238和0.2252,重叠度为0.8241,空间资源的重叠度比食物资源高。
在研究地区,核桃松鼠危害不论是总量还是损失率都呈较高水平,给当地群众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危害物种种群数量较大,密度较高,虽然在危害发生时进行驱赶和捕杀,但由于毗邻核桃林的自然林中松鼠种群源源不断的给核桃林地种群提供来源,导致危害量仍然较大。本研究从危害物种的种群生态角分析了核桃松鼠危害程度和危害发生规律,在种植面积较大、劳动力有限的前提下,建议采取在鼠害多发地段、频发时间进行人工干扰,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鼠害的目的;同时,建议当地群众在目前的生产规模下,应加强管理,提高单位产量,而不宜再蚕食自然林、破坏自然环境以换取低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