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减负使得孩子们在课外的自主时间有所增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小学生的课外教育选择行为倍受关注。本文从消费行为的视角,研究城市家庭如何为其小学生选择课外教育的消费行为及其演变。具体地:首先,本研究从消费行为角度出发,选取了消费过程关键的三个阶段:消费前考察影响课程选择的因素,消费中考察家长在时间、经济的投入和对课程种类、种数的偏好,消费后考察的对课程的满意度、自身满足感和感知学习效果,深入分析现状;进一步的,深度剖析人口统计变量、心理因素(包括家长的期望、养育效能感)以及行为因素(参与互动)对课外教育课程的消费行为,特别是感知效果的影响,包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行为因素的中介作用;最后,通过选取时间轴上的两个节点,比较“当前组”和“过去组”在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各环节的异同,分析消费行为的演变。本文在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90165)的资助下,对上海地区城市小学生进行了调研,使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收回的“当前组”332份、“过去组”273份,共计605份有效问卷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信度分析、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一)主观效果的影响方面:①家长对孩子部分方面的期望、养育的自我效能感、参与互动行为与小学生课外教育消费感知效果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参与互动行为在家长期望孩子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方面和感知效果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参与互动行为在家长期望孩子以后经济状况稳定方面,期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方面,期望孩子有稳定的工作方面和感知效果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③期望孩子在有一技之长方面与养育的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对感知效果有正向影响。(二)小学生课外教育消费行为演变方面:①消费前家长更多得考虑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孩子,更少考虑课程费用是否昂贵;②消费偏好上选择家教类的比例减少,选择文化、艺术、智力类课程的比例提高,选择课外教育的种数增加;③消费后的满足感和感知效果降低了。(三)人口统计变量的影响方面:性别、年级、家长受教育程度、课程决定人对课外教育消费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消费行为这个崭新的视角,探索性的通过实证调研小学生课外教育消费行为的过程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做更深入的研究,以补充和丰富小学生课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从时间轴纵向比较消费行为的发展演变丰富了小学生课外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证成果,以及从家长主观因素对课外教育感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促进家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孩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