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十年代以来小说的“文革”再书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比较大的政治事件,很多作家都其对进行了书写,使它成为久写不衰的文学主题。九十年代以来,在各大文学思潮消退,文学进入多元化的格局中,“文革”书写并没有偃旗息鼓反而由于其内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很多作家的创作资源和材料,但又和八十年代的“文革”书写相区别。本论文以九十年代以来的“文革”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其书写表现、新生意蕴、叙述视角等方面进行基本的探讨和艺术价值的判断。   第一章考察九十年代以来“文革”小说的书写表现。与八十年代相比,九十年代以来“文革”小说的表现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文学逐渐向市场靠拢,同时和政治不断疏离,表现为自我的体验、世俗化和人文启蒙并存的景象。   第二章探询九十年代以来“文革”书写的新生意蕴。九十年代以来小说的“文革”书写开始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书写内涵,作家对“文革”主题进行开掘、改造和变形,走上了“文革”写作主题的创新之路。   第三章讨论九十年代以来“文革”书写的叙述视角。相比于八十年代的全知叙述视角,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两种崭新、值得关注的叙述视角:儿童视角和动物视角。这两种叙事视角切入“文革”历史,丰富了“文革”在小说中的叙事空间和艺术表现力。   第四章分析九十年代以来“文革”书写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文革”书写是对当下历史小说的承接和延续,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   本论文以八十年代小说的“文革”书写作为研究的参照,同时重点论述九十年代的独特风貌,意在窥探九十年代以来“文革”书写的流变。  
其他文献
张有《复古编》为宋代正字专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通过考述宋元明清版本状况,梳理版本源流,认为影宋精抄本保存了宋刊本的原貌,在存世诸本
赵翼是清代乾嘉诗坛上声名卓著的文史学家,与同时期的袁枚、蒋士铨并称,被誉为“乾隆三大家”。其史学思想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但诗学理论尚待梳理和深入挖掘。赵翼作为“性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高宗的贞观之治(627-650)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713-742)都为人称道。墓志在唐代也空前繁荣,名流大家,乡间小吏都会在逝世后刻碑留名。在周
吴宓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诗人,而他自己更为得意的是自己的诗人身份,诗集是他一生想留下的三部著作中的第一部,从他留下的这部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着真诚诗论观的诗人吴宓。  
英雄形象以及对英雄的崇拜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历史,中西文化中都形成了自己的英雄原型的传统。在英雄崇拜中内在地包含着一种投向未来的时间维度,表达了一种对于“理想我”的投注
“九叶诗派”通常因其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和鲜明的对于文艺“民主、自由”的追求被看成是纯粹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通过梳理九叶诗人的诞生及集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诗派
张欣小说创作关注世俗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两性给予人性的关怀。张欣以独特的情感力量抚慰都市中的人们,在创作中探索两性关系的发展变化。在其叙事文本中,我们捕捉到了作家对两
《庄子》以其独具特色的美学和艺术创作论,以及蕴含深意的“身体思维”,为后世从事舞蹈的艺术家开拓了思路。笔者即《流浪舞集》的创作、演出者,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多年来漂泊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