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征税是海关的重要职责之一。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及各国间的经贸往来愈发密切,海关税收的规模在不断增长,征管范围在不断扩大。如何通过合理的征管流程设计,运用科学的征管手段,达到防范税收风险、节约征管成本,提高海关税收综合征管效率的目标,是各国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是对我国旧的海关监管体系的全方位,颠覆性改革。作为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海关税收征管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变化有:成立由海关总署直接领导的三个税收征管中心(上海、广州、京津),统筹负责对全国涉税报关单税收征管要素的抽查审核;由现场海关负责承接、处置、反馈税收征管中心下发的事中、事后验估指令;由直属海关负责职能辅助、属地纳税人管理以及提供税收风险线索。改革构建起了“税收征管中心”——“业务现场”扁平化的两级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在全国通关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应对海关税收征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是本文研究的方向。笔者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总结归纳出税收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系统介绍风险、风险管理、海关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在风险管理的视角下分析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我国海关税收征管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优化建议。接着运用案例分析法,以S海关税收风险管理为例,进一步阐明直属海关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下,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路径。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在通关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做好海关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