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凌现象的空间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社会的逐渐崛起,人类生活中出现了与实体社会并存的网络世界,并建构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网络空间。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带来的潜在威胁,进而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伴随网络而来的网络欺凌现象,逐步蔓延至网络社会与实体社会,阻碍着网络信息流通和理性讨论的空间,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现代网络社交媒体突破了传统沟通的物理条件限制,使便捷的即时沟通快速实现。现阶段,愈发严重的网络欺凌现象,不仅污浊了互联网,一定程度上使之变成充满敌意和戾气的泥淖,更为受害人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无法衡量的伤害。因此,不得不加强人们对网络欺凌的认识与防范。本文是在综合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理论视角分析网民的网络欺凌行为,对网络欺凌进行阐释和理解,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网络欺凌。运用文献法、虚拟民族志和访谈法收集网络欺凌的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微博语境中网络欺凌的热点事件,以“空间”理论视角探究网络欺凌的产生原因和对网络欺凌的反思以及一些应对策略。文章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聚焦于网络欺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网络欺凌的相关文献研究,和基于空间为视角的相关理论梳理与综述。同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法、民族虚拟志法和个案访谈法展开资料收集工作。第二部分分析微博语境中的网络欺凌,主要描述网络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微博网民对网络欺凌的理解,并结合微博热门事件中发生的欺凌事件,呈现网络欺凌在网络空间中的演变情况,进而讨论网络欺凌的表现类型,并概括总结网络欺凌的核心特征,以及网络欺凌现象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第三部分从空间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以空间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描绘网络欺凌行为现象,探究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从现实社会动因、行为者本身特性和网络空间客体特性梳理微博欺凌背后的综合原因,并由此总结因网络欺凌蔓延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第四部分对网络欺凌现象进行了基于空间视角的理论反思与展望。从“实体——网络”二维空间对网络欺凌现象进行了如下理论反思:街角看客文化——风干的社会温情、末端灌输的无用功、被捆绑的自由;提出了从网民个体的“自律自治”、实体与网络社会的“共治”来抑制网络欺凌现象的介入策略。
其他文献
<正> 1 地理坐标 为了方便地观察和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为了地球上地理定位的需要,人们又在地球表面上假设了一些点和线,并给予了确切的名称和定义。 地
商品类似问题看似简单,却是法院、商标评审机关及商标从业人员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商品类似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导致行政诉讼激增,案件结果迥异。目前商品类似主要有混淆标准
周代的拜手、稽首、拜手稽首、再拜稽首等拜礼,其形成和时兴有先后早晚之分。西周时期流行的最高礼节是相对简单的拜手稽首;春秋时期演变为更繁复的再拜稽首;到春秋战国之际,
20世纪上半叶 ,各宗教实体对中国社会巨大变革带来的挑战所作出的回应 ,极大地推动了宗教学术的进展 ,相应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基督新教内的自立运动和本色运动改变了教会原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与日俱增,以致发生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也更加难以承受。有鉴于此,提
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呈现低龄化发展和患病率升高的趋势,且NAFL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普遍认为,NAFLD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临床研究表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提升社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区域内社区单位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北区社区工作者结构现状、岗位及能力需求和人才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深入实施,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在对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现状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其作品《大哲学家》中,囊括了中外数十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中国的老子和孔子也在其中。在阐释老子的哲学思想时,为了使老子本身显得更为真实和感人,雅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本质要求之一 ,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一道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发展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意志 ,特别着眼于和平的保障、平等的基础、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