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一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代谢物和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变化及意义目的:探讨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中代谢物和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变化及意义。资料与方法:血瘀型脱疽(ASO)患者15例,健康对照10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VEGF、TGF-β1和IL-1β水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以分析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O组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VEGF、TGF-β1含量轻度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SO组血清中的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物质代谢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炎症反应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血瘀型脱疽(ASO)的发病密切相关。论文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联合高脂饮食饲喂与动脉内膜损伤法以制作大鼠的ASO模型,造模后8周用光镜观察动脉大体形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外周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法对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ASO模型,ASO模型大鼠的外周血液中检测的CEC数量明显增多,血清ET-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NO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ASO大鼠血清中的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物质的代谢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介导了ASO的发生,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调节内源性代谢物的平衡应是ASO的重要治疗靶点。论文三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桃红四物汤的调节作用目的:探讨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桃红四物汤的调节作用。材料与方法:建立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制成血瘀型脱疽(ASO)血清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加入桃红四物汤低、中、高浓度大鼠含药血清,MTT法观察内皮细胞增殖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骨架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观察各组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中ET、NO和TGF-β1的含量。结果:血瘀型脱疽(ASO)血清组内皮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结构破坏明显,钙离子浓度升高,培养液中ET及TGF-β1含量明显升高,ET/NO比例失衡。与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共孵育后,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结构的损伤明显改善,TGF-β1水平下降,ET/NO比例趋于正常。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型脱疽(ASO)的主要机制为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分泌功能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