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全球化的加速,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渗透和相互交流也在不断加深。我们不但应该了解全球文化,还应该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翻译在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文化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研究已从传统的语言比较研究转向文化视域中的文化翻译研究。翻译应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源语语言文化中的异国情调。 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文化信息载体,直接而迅速地反映出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一个民族特有的物质环境,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等等往往首先通过这个民族的词汇表现出来。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渗透着浓郁的、特有的中西方文化气息。因此,英汉词汇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本文从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汉英词汇词义的非对应,着重探讨在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策略及具体的翻译方法。目的在于增进人们对汉英语义差异的了解,使翻译、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准确。 全文由六部分组成: 文章的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写作的背景和内容。 文章接着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用语言记载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言是不同文化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每种文化得以传承、演化的基础。同时,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语言只有在相应的文化中才有意义,语言反映文化。因此,透过语言可以窥见使用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特点及状况。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从文化角度研究语言或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化成为可能。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由汉英文化差异引起的词汇非对应现象。作为构筑语言大厦的词汇常常最敏感的反映着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由于地理,时空的差距使得汉英两种文化中的“异”远远大于“同”。汉英文化间的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词汇的指示义与联想义的非对应。并且指出这种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非对应在给汉英语际间的转换带来困难的同时,又要求翻译活动应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 文章的第四部分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不再局限于语际间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文化信息作为文本内容的一部分在翻译中绝不可被忽略。在介绍了中西方文化翻译研究的现状后,作者重点比较、分析了翻译中对待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作者认为,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含有文化因素的文本时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但是,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仍要有所侧重。 文章随后论述了异化翻译策略在翻译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汉英词汇词义非对应时的应用。作者提出,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来看,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不同文化间的共生与融合。因此中国的译者有必要在翻译由汉英文化差异引起的非对应词汇时采取保持原文差异性的做法,即异化翻译策略,以更好地实现汉英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作者从时代的需要、文化传播、文本的类型以及读者的期待四个方面阐述了使用异化策略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异化策略的使用应遵循文本可读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文章归纳了可行的翻译方法,并以实例予以了说明和论证。 文章的结论指出,翻译与时代紧密相连。今天的时代赋予翻译一个全新的概念—文化概念。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英两种文化间的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的译者必须看到汉语弱势文化的不利地位,在翻译含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词语时,应尽可能多地采取异化策略,在介绍外国文化的同时加强汉语语言文化的输出,努力推动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