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传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可以说是世界宗教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方面,所有宗教的生命之源都在于有一定的信仰群体作为其存在的基础,比如基督教就把传教作为其信徒的必修功课之一。因此,不断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坚定信徒的宗教信仰情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向有着基本宗教信仰需求与宗教信仰兴趣的潜在群体宣传宗教思想,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让潜在的信众真正皈依,从而扩大其信徒基础,维持本宗教的存续与发展:另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也有对外传播的需求,积极主动的接受新媒体传播媒介并将之作为传播工具,对于宗教来说,也是维持自身存续的必然之举。新媒体传播媒介出现,对于传统宗教传播模式而言,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宗教传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佛教为例,在2008年的联合国庆祝卫塞节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佛教僧侣和信众之间、僧侣和非信众之间、信众和信众之间交流、对话、搜集数据、查询信息、进行网络教育等方面的非常重要的平台。本文主要采用虚拟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宗教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作相对清晰的刻画。基于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有着不同的考察重点,因而采取不同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手段,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1.纵向方面:采用虚拟民族志方法,通过网络调查、新媒体参与等方法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等影响范围较大的宗教派别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宗教传播与交流的情况加以考察,从中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宗教传播的基本路径及其呈现出的主要特征。2.横向方面:采用桑德拉·鲍尔·洛基奇传播基础结构理论视角,选取在某个具有典型性的具体区域且较为兴盛的若干宗教派别,对他们使用新媒体传播宗教的基本状况加以考察,以进一步探讨这一区域宗教传播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宗教自身发展以及对整个区域和谐稳定的影响。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方法上的可能创新。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虚拟民族志与网络访谈的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宗教传播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纵向),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宗教传播效果则采用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横向),希望以此对新媒体环境下宗教传播全貌做尽可能准确的刻画。从前期研究成果的文献梳理情况来看,这种研究方式尚不多见,此为可能的创新之一。2.研究视角上的可能创新。在对新媒体宗教传播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借用传播学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来对某一具体地区的宗教新媒体传播效果进行宏观、微观与中观层面的考察,从研究视角的角度来看,此为可能的创新性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媒体环境下宗教传播模式研究。通过对北京龙泉寺龙泉之声网站的佛教新媒体传播以及金镖阿訇博客与微博的实证研究,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佛教与伊斯兰教是通过哪些形式与路径进行宗教传播与宗教交流的,并对新媒体环境下宗教传播的一般模式加以归纳与总结。第二部分,新媒体环境下宗教传播效果研究。本部分主要通过对在W市发展较为兴盛与迅速的佛教与基督教家庭教会的新媒体传播进行田野调查,运用传播基础结构理论对该市这两种宗教新媒体传播基础结构的三个层次进行具体分析,并作初步小结。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的分析结果,解析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宗教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界、宗教界与普通网民角度探讨解决路径。本文结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北京龙泉寺龙泉之声网站“五位一体”的新媒体佛教传播模式已经取得了佛教界、政界以及普通信众的高度认同,由此,初步判断这种“五位一体”的传播模式有可能成为当代汉传佛教未来传播与发展的方向指引,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通过实证调研,总结出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宗教传播模式呈现聚合互动式特征,这对我国政府的宗教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通过对W市新媒体环境下宗教传播效果的实证考察,可以得出结论,在宗教新媒体传播基础结构的微观与宏观层面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城市宗教新媒体传播基础结构的中观层面呈现出缺失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对这些区域的宗教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从而引起社会的连锁反应,需要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