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丙泊酚靶控及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所需靶控浓度,并探讨丙泊酚、咪达唑仑靶控浓度与脑电指标的量效关系。 方法 选择择期下肢手术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三组:P组(丙泊酚组)、M组(咪达唑仑组)、P/F组(丙泊酚+芬太尼组),每组15例。除外有精神疾患、听力障碍和严重心肺疾病的病人。椎管内麻醉完善后给予靶控输注,P组和P/F组选用Marsh靶控药代药效学模型,M组选用Avram靶控药代药效学模型,选择效应室浓度为靶控浓度。P组丙泊酚靶浓度最初设定为0.6μg/ml,以0.1μg/ml的速度渐增,直至病人达到清醒镇静评分(OAA/S)3分,并在术中维持这一深度。M组咪达唑仑靶浓度最初设定为40 ng/ml,以10 ng/ml的速度渐增,直至病人达到OAA/S 3分,术中维持这一深度。P+F组先一次性给予芬太尼50μg,再给予丙泊酚,丙泊酚靶浓度从0.6μg/ml起渐增,直至病人达到OAA/S 3分,术中维持这一深度。分别监测并记录三组病人不同清醒镇静评分(OAA/S)时的预期效应室浓度、血流动力学变化、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镇静满意程度,并确定不同OAA/S评分时对应靶控浓度及其与BIS相关性,评估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所有数据用SPSS10.0行统计分析。 结果 清醒镇静评分(OAA/S)3分时所需丙泊酚靶控浓度为1.01±0.12μg/ml,BIS与靶控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0.600,p<0.05)。清醒镇静评分(OAA/S)3分时所需咪达唑仑靶控浓度为57.33±14.38 ng/ml,BIS与靶控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9,p<0.05)。芬太尼使所需丙泊酚靶控浓度下降(p<0.05)。BIS能较好的反映病人镇静时的意识状态。 结论 丙泊酚、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控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靶控输注系统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研究性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静深度适宜。辅助应用芬太尼可使所需丙泊酚的靶控浓度下降。BIS是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可靠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