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Musa nana Lour.)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是世界重要水果之一。香蕉起源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现在广泛分布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不仅是香蕉的起源地之一,而且拥有丰富的蕉类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蕉和品系繁多的栽培蕉,但目前对现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种质鉴定工作却进展缓慢。本研究对已收集在中国热带农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香蕉种质圃的野生蕉与一些不同类型的栽培蕉类资源进行形态学和ISSR标记研究,探讨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蕉类种质的鉴定、分类,以明确它们的分类地位,构建它们的指纹图谱,为我国蕉类种质资源的保存、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Simmonds(1955、1962)对栽培蕉利野生蕉的形态学分类系统,本研究的8个香蕉和大蕉品种分属AA、AAA、ABB三种类型;12个野生蕉种质分属芭蕉属的两个组:南芭蕉组(Australimusa)和真芭蕉组(Eumusa)。其中真芭蕉组有11个,分属3个种,1个为M.flaviflora,2个为长梗蕉(M.balbisiana),8个为阿宽蕉(M.itinerans)。南芭蕉组只有1个,为M.maclayi;其余4个香蕉品种(包括AAAB and AAA类型)由国外引进。 本研究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蕉类种质的DNA。质量完全可达到ISSR反应要求,经过ISSR扩增,获得了重复性好,稳定、清晰,多态性高的条带。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dNTPs、模板DNA、TaqDNA聚合酶及引物4种因素3个水平,对蕉类种质ISS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对各个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PCR扩增的循环次数进行梯度筛选,最终确立了适合蕉类植物的ISSR扩增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在25ulISSR扩增反应体系中,含20ng模板DNA,0.15mmol/LdNTPs,1.25U TaqDNA聚合酶,0.5umol/L引物,2.0mM MgCl2,2.5ul 10×buffer缓冲液,甲酰胺0.4ul(1.6%)及ddH2O13.85u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2℃(各引物有不同的退火温度)退火1min,72℃复性2min,循环40次;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 利用优化的ISSR反应体系,对24份蕉类种质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对筛选出来的17个ISSR引物进行扩增,得到56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67条,多态性高达99.65%,对24份种质的区分率达100%;各种质相互之间相似系数介于0.40~0.87,表明中国主要蕉类种质之间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依相似性系数0.450的水平,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