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心》是夏目漱石于1914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属于作家晚年的一部力作。全书由《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和《先生和遗书》三个部分组成,全书的二分之一左右篇幅由“先生和遗书”占据。作品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人物很少,情节更谈不上不复杂。《心》这篇小说不仅碰触了人性中最为隐晦的善与恶的问题,更加畅快淋漓地揭示了因为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而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潮,以及利己主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安、孤独,人性的自我反省与毁灭性的重生,夏目漱石塑造的“先生”就如同是一个殉道者,“先生”在选择离世之时,同时也完成了新的自我,犹如一次净化和蜕变。小说看似情节简单,但作品《心》的隐喻是国内外学者一直探讨与研究的焦点。这就是小说《心》中最后出现的看似突兀却又能紧扣文章主题的一词“明治精神”。这一词虽在最后被提出却无形的贯穿了整个文章,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明治时期是小说中人物生活及故事发生的大的背景,对于整篇文章及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夏目漱石出生于1867年,卒于1916年,而明治维新的始于1868年天皇发布的新政府的五条誓文。这种时间上的重合也就证明了作者的一生是见证了明治时期的一生,是见证了“明治精神”的一生。所以在研究《心》的同时,甚至是在研究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同时不得不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明治精神”。本文就试图从明治时期大的背景出发,结合小说《心》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与角度进行对小说点睛之笔——也是全文主线的“明治精神”进行分析,力求客观准确还原作者心中明治之精髓的真要。直指出作者对明治精神寄予的期望和在这一时期中对于出现的许多不合理及不均衡的社会问题所进行的沉思与内心的痛苦。作者所渴望的健全的明治精神内涵是一种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能够水乳交融,社会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现代化,中西方文化不是毁灭与被毁灭,而是可以珠联璧合,社会的民众可以有传承明治时期勇于开拓的气骨,拥有自由的人权而不是将皇权与天皇神格化,从根本上摒除社会扭曲发展的弊端。这也就是小说《心》中先生在结尾时说的一段大惑难解的话(明治精神始于天皇,也终于天皇。受了明治精神影响最深的我们,就是以后活下去,也毕竟是不合时宜的。)的真谛。先生最后为明治而殉也以死批判了乃木大将的愚忠以及希望以死来唤醒扭曲了健全的明治精神的人们,更加希望日本及日本的人民可以从此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