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正常造血发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细胞恶性扩增的克隆性异质性疾病。按照FAB分型,AL可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又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种类型。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4人/10万人口,每年至少以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生态环境等的破坏及污染的加重,AL发病率进一步升高,且AL患者长期存活的比例不高。究其原因,与肿瘤细胞无限制增殖和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损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 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一组异常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造血干细胞衍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血细胞减少,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及巨三系细胞无效病态造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在MDS的发生发展中免疫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DS患者多伴有机体免疫状态的紊乱,进而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都是近年被发现的细胞因子,它们都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本课题检测AL和MDS患者血清IL-32及IL-18水平变化,并探讨两指标与AL、 MDS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血液科、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以及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8例,MDS患者16例,全部患者均经免疫学及骨髓细胞学确诊,且符合FAB分型标准。88例AL患者中有初诊、复发37例,另外将AL患者根据化疗的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组41例和部分缓解(PR)组10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包括初诊、复发10例,CR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0例,包括初诊、复发27例,CR33例和PR10例;按免疫分型,其中M18例,M210例,M327例,M48例,M514例,M63例;正常人对照组20例(均来自健康献血员)。年龄,性别MDS组、AL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8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和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IL-32、IL-18的表达情况,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所有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最小显著差异法)。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L-32的检测结果:在AL患者初诊组、复发组和部分缓解组(PR)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0.07±12.75)ng/L、(82.90±15.02)ng/L、(75.08±6.27)ng/L,显著高于完全缓解(CR)组(52.56±10.01)ng/L及正常对照组(45.91±11.48)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IL-32在除完全缓解的ANLL和A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6.66±14.53)ng/L,(78.83±11.62)ng/L,两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ANLL组和ALL组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DS组IL-32含量检测结果(83.94±10.43)ng/L,正常对照组(45.91±11.48)ng/L,MDS组IL-3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2.IL-18的检测结果:在AL患者初诊组、复发组和部分缓解组(PR)中IL-1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6.32±18.76)ng/L、(168.11±22.94)ng/L、(141.51±18.62)ng/L,显著高于CR组(107.05±12.82)ng/L及正常对照组(101.17±19.99)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8在除完全缓解的ANLL和A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6.48±20.43)ng/L,(157.44±20.09)ng/L,两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DS组:血清IL-18含量检测结果:(159.62±20.86)ng/L,正常对照组(101.17±19.99)ng/L,MDS组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L和MDS患者血清IL-32和IL-1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2)血清IL-32和IL-18水平与AL和MDS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两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AL和MDS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3)血清IL-32和IL-18水平可作为监测AL的疗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