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交叉段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地面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在此种情况下必然会向城市地下发展,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隧道交叉段施工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在交叉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交叉段的临空面比一般隧道大,力学行为也比正常隧道的力学行为复杂,一些理论还处在总结和积累经验阶段。本文依托解放碑地下环道三期工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针对其既处在空间交叉位置又处在平面结构交叉位置的交叉段区域,对其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三种施工顺序进行了模拟。当先开挖连接道,再开挖电力隧道,最后开挖主通道时对交叉段的围岩应力、位移及初支应力影响最小。
  (2)对主通道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主通道开挖过程中交叉段围岩应力、位移及初期支护结构力学行为。分析得到:主通道的施工破坏了交叉段隧道原有的成拱效应,在主通道施工过程中,交叉段围岩应力、位移和初期支护应力普遍增大。在主通道左右两侧施工15m范围内,对交叉段围岩和支护影响较大,对交叉段墙角位置处影响最大,且主通道施工对交叉段围岩的主要影响范围在交叉口10m左右。
  (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四种施工工法和三种交叉部位加强支护长度进行了模拟。当交叉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主通道采用单侧壁导坑法的施工工法时,主通道开挖后交叉段隧道围岩应力、初期支护应力和围岩位移均为最小。交叉部位的初期支护加强后,所承担的围岩荷载也相应增加,随着交叉部位长度的增加,交叉段围岩应力有所减少,围岩位移变化不大。在交叉部位加强支护长度为15m时,围岩应力减少最多,初期支护所能承受的应力也最大,但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情况来看,选择交叉部位加强10m最合适。
  (4)对现场实测的围岩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所得出的围岩位移规律,并通过非线性回归方法对围岩位移进行了拟合,得出了适合交叉段围岩位移的拟合函数,最后对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数值模拟结果符合实际工程。
其他文献
面对中国庞大的桥梁群,传统的桥梁检查方式显示出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低,检查成本高昂等缺点,逐渐成为行业痛点。近些年,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活跃程度越来越高,机动灵活、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和优秀的信息获取能力成为无人机最突出的优势,做为一种先进工具,搭载上高清镜头后能够较好的替代人眼观察桥梁的外观。桥梁经常检查的任务内容多是通过以目测为主的检查手段完成,较好的契合了无人机能够获取图像信息的功能性质,一
学位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同时为了更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复杂山区风环境下的桥梁数量将会迅速增多。在复杂风环境下,由于桥梁结构的刚度会随着跨径的增大而减小的,所以结构对风的响应将会越来越敏感,桥梁结构的可靠度将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人们的关注。但是多数学者在研究脉动风时,常常把脉动风模拟为平稳随机风场,在实际情况中是不适合的。根据有关实测数据,在复杂风环境下,尤其是强风作用时,脉动风为非平稳非高斯的随
学位
从本世纪开始,虽然多塔斜拉桥这种桥型越来越多的被各国桥梁设计师所使用,但多塔斜拉桥有两个先天存在的问题一直制约其被广泛使用。这两个天生的问题分别是多塔斜拉桥整体竖向刚度偏低和超长主梁受温度作用影响大。本文根据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开展的工作如下:  (1)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已建、在建、拟建的80多座常规多塔斜拉桥和采用矮塔形式的多塔斜拉桥的设计资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统计并分析了资料中桥梁的边中
学位
汶川地震中,大量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简支斜交桥发生了严重的震害,尤以主梁的移位震害最为明显,甚至发生落梁,且主梁移位也进一步导致了结构碰撞、挡块破坏、支座脱空等一系列后果。从防落梁的角度而言,合理的墩-梁搭接宽度能够有效降低桥梁发生落梁震害的风险,我国规范在计算墩-梁搭接宽度时主要参考了日本和美国的抗震规范,但实际上我国的中小跨径梁桥在结构布置和构造形式上与日本和美国的桥梁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板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上承式拱桥已经作为桥梁的主要桥型,近年来大跨度拱桥已建和在建项目越来越多,拱桥在交通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破坏,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对上承式拱桥抗震的研究以针对主拱圈的地震破坏为主,很少有关于拱上建筑的抗震研究,在拱桥跨径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拱上建筑的抗震问题可能并不突出,但跨径增大后,拱上建筑跨径和高度都将显著增大,抗震问题可能会成为桥梁设计的主要矛盾。
随着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不断发展,设计和技术愈加完善,出现了一种改进的新型组合箱梁,主要不同的地方是将传统的混凝土底板用钢底板代替。这种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结构自重更轻,充分利用了钢材抗拉的性能,在施工中已经得到应用。传统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力学研究较多,而这种新型的结构研究的较为稀少。本文将针对这种新型结构的简支箱梁剪力滞效应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内容:  (1)首先搜集
学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具有自重轻、结构高度低、承载能力强、易于装配化和施工便捷等优点,在大跨径桥梁桥面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线短、车辆荷载的高循环应力等不利因素,容易发生疲劳开裂。疲劳裂纹的扩展会危及桥面板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目前世界各地有许多桥梁出现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开裂现象。本文基于重庆万州牌楼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实际监测数据对其正交异性桥面板典型疲劳细节进行
大跨度钢箱提篮拱桥的拱肋安装大多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法,该施工方法需要对扣锚索力和预拱度进行准确的计算,对影响拱肋吊装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保拱桥成桥之后拱肋内力和外观逼近设计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拱肋线形的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在传统的施工控制体系中,拱肋吊装线形精度影响因素研究有待深入,拱肋线形预测方法中,考虑影响因子时单一且独立,呈现缺乏考虑时间、空间可移植性和影响因子滞后性的
连续刚构桥发展至今,凭借其良好的受力特性、较大的跨越能力以及较低的工程造价已然成为了桥梁领域的主要桥型之一。但目前连续刚构桥主要缺陷及病害显著,从设计角度对连续刚构桥主要桥梁病害进行优化尤为重要。针对连续刚构桥梁的设计而言,主要是基于以往的经验,并辅以软件计算,所以在设计初期需要进行大量的设计试验工作。鉴于此,本文以涪江特大桥为工程依托,结合现有的已建桥梁设计经验基础,通过优化算法的自学习能力,对
隧道衬砌裂缝是隧道在运营期和建设期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的存在对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隧道衬砌掉块甚至塌拱,因此对隧道衬砌裂缝发展规律的研究和裂损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地区公路隧道定期检查为工程背景,选取其中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离散元软件PFC对隧道衬砌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并基于离散元细观力学和断裂力学原理,对带裂缝衬砌结构的安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