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病人往往有肝功能受损或者储备不足,常常合并低蛋白血症、腹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血小板减少、血容量不足、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肾功能损害、肝肺综合征等。上述原因,使得肝硬化病人在行手术及各种介入操作时具有较高的风险。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介入操作,有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病人行ERCP操作具有较高的风险,但这种风险也跟肝硬化病人的疾病状态相关。而目前关于肝硬化ERCP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文献报道并不多。通过研究肝硬化病人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对高危病人进行识别,有利于临床上加强对高危病人的重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一、肝硬化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一)研究目的通过对我院肝硬化病人行ERCP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明确术后胰腺炎(PEP)、术后胆管炎、术后出血及术后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胆管ERCP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各类资料,详细记录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前合并症、各类检验指标、术中操作情况、术后并发症。分别以术后胰腺炎、术后胆管炎、术后出血、术后总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将上述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做相应的单因素分析。(三)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23例病人,其中术后总并发症为38例,其中包括术后胰腺炎(PEP)10次、胆管炎16次、术后出血9次、心肺并发症6次、脑病3次。2、Child-Pugh B和C组患者总体并发症率为21.7%,页显著高于Child-Pugh A组。Child-Pugh C组患者并发症率(37.5%),高于Child-Pugh A组和B组的总并发症率(12.6%)。3、PEP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恶性、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较高/预切开、胆管细胞刷,是PEP的危险因素。4、术后胆管炎的单因素分析发现,ALP较高、是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5、术后出血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腹水、术中出血、胆红素(TBIL)较高、PT延长、INR较高,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6、术后总并发症单因素分析发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合并恶性、TBIL较高、PT延长、INR较大、ALB水平较低、胆管支架植入是术后总并发症危险因素。(四)结论总体上来说,肝硬化病人行ERCP术后并发症比例与稍高于正常人,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肝功能和一般状态相关。二、肝硬化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评分系统的建立(一)研究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行ERCP术后并发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肝硬化ERCP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一个能够预测肝硬化ERCP并发症的风险评分系统。(二)研究方法将第一部分9个P<0.1的危险因素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将连续变量转化为分类变量后,根据各独立危险因素的β值进行赋值,建立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评分系统。通过ROC分析,了解其效能,并计算其预测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三)研究结果1、通过logstic回归发现肝硬化ERCP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TBIL,其OR值分别为1.003、而ALB为保护因素OR值为0.935。2、通过将TBIL可分为三段:≤31.4、[31.5-102.4]、≥102.5,用同样的方法将ALB分为三组:≤30、[31-36]、≥37。通过将该分组进行logstic回归,根据其β值,对上述三组进行赋值,TBIL三组的分值为0、1、2,而ALB三组的分值为1、0、0。其总分为0-3分,通过ROC分析,该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的AUC类似。3、通过上述的评分系统,所有的病人总分为0-3分,将发生率类似的得分合并,以1.5分为界,将病人分为高危和低危组。计算其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41.1%.准确率为49.3%,阳性预测值23.7%、阴性预测值为95%。(四)结论TBIL是肝硬化ERCP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B是其保护因素,由TBIL和ALB建立的危险分层系统,具有良好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