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其质量的高低对市场监管、投资者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会计造假而导致的上市公司欺诈行为不断涌现,有关当局努力采用各种措施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这种行为。于是,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征求意见稿),非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事实上,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动机和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从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出发,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监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和财务信息质量。时至今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已经出台并实施了大约五年的时间,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效用到底如何呢?本文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期对未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审计委员会建设问题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从四个部分对论述的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审计委员会制度综述。主要阐述了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和设置模式。
第二部分:审计委员会制度经济学分析:理论框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审计委员会与代理理论的关系,公司治理改革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同时通过审计委员会的职责的分析来进一步深入理解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本质,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部分:实证分析。本文在借鉴海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抽取的2002-2005年间上市公司的部分数据为样本,通过设置回归模型,来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及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四部分:拓广分析。针对实证结论进行政策性分析,为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性建议:修改与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的培训和资格评价制度,规范审计委员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