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明显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表现在第五代导演与第六代导演在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素材的电影创作上,相比于以桑弧、谢晋、凌子风、滕文骥等为代表的前几代导演的作品来说呈现出了一种明显的转向,这种转向以后现代思潮种种特征为轴心,在形式上表现为碎片化的影像、符号化的镜头语言、大量的隐喻以及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在内容上表现为与大众文化伴生的对于大众的献媚、与消费文化伴生的对于消费社会的臣服以及与全球化时代伴生的全球意识。通过纵观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执导的文学原著改编下的电影作品,本文一方面意在以“改编”为媒介搭建电影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考察当下时期文本向图像转化过程中的所呈现出的独有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以“影视”为切口,关照当下社会所呈现出的后现代特征,意在展望影视改编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构当下“新经典”的思路方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是对于文学影视改编以及后现代转向的总体性研究。在绪论部分,本文将梳理之前学界对于文学影视改编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本文研究的重点,同时对“后学理论”尤其是“后现代文化理论”的生成、发展做出一个大致的介绍,对与后现代相关的名词做必要的概念辨析,并简要探讨文学作品改编的边界问题。第一章是对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整体转向的研究,意在从宏观的角度描绘现阶段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与以往时期(主要指90年代以前)的不同。分别涉及对于文本、受众、叙事、背景四个维度的考察。提出了在文本方面,从“忠实原著”向“多元创新”的转向;受众方面,从文化精英向普罗大众的转向;叙事方面,从宏大叙事向琐碎叙事的转向;背景方面,从历史真实向历史架空的转向四个特征。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具体的后现代景观下文学改编作品所呈现出的新面貌。第二章从消费社会角度考察影视改编的特点。文章首先对“消费社会”的基本概念进行厘清并对其总体特征进行描绘。进而论述在消费社会下电影唤起并实现大众消费欲望的途径方法。第三章从大众文化角度考察影视改编的特点。文章首先总体介绍了大众文化理论的产生背景,并梳理了从马尔库塞到费斯克对于大众文化态度的转变过程。其次从取悦女性观影群众、满足观众窥探隐私癖好两个方面论述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是如何完成对大众献媚这一过程的。第四章从全球化的角度考察影视改编的特点。文章首先对全球化进行了总体性概述并提出了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从全球化理论出发,文章研究了第五代导演为了迎合西方观众口味而发展的“新民俗电影”中的民俗奇观案例,并举例论述了在当下电影改编中西方母题与西方文本的本土改编状况。第五章是全文的展望章节。在这一章节中,文章对文本影视改编提出了“寻找新经典”以及“成就自身经典性”的期许,并号召在影像社会背景下,文学创作向影像创作进行借鉴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