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茂县地区跨越岷江、沱江流域,山高坡陡,物理地质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茂县地区地层复杂,主要为一套变质岩系,其中物理力学性状较差的千枚岩分布十分广泛,从寒武系到三叠系都有发育,茂县地区大部分的地质灾害都和千枚岩区域上的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以茂县富顺镇茂县群第五组(中风化)千枚岩(Smx~5)为例,对千枚岩软化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不同饱水时间下的物理力学试验、微观测试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茂县地区跨越岷江、沱江流域,山高坡陡,物理地质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茂县地区地层复杂,主要为一套变质岩系,其中物理力学性状较差的千枚岩分布十分广泛,从寒武系到三叠系都有发育,茂县地区大部分的地质灾害都和千枚岩区域上的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以茂县富顺镇茂县群第五组(中风化)千枚岩(Smx~5)为例,对千枚岩软化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不同饱水时间下的物理力学试验、微观测试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1)富顺地区中风化千枚岩为绢云千枚岩,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绿泥石、石英、长石等矿物;微观结构中黏土颗粒以薄片状式定向排列在一起。千枚岩的孔隙率较低(2.23-3.43%)、组织较致密,天然(风干)状态强度较低(σc=9.67MPa,φ=29.36°,c=1.456MPa),属于软岩。(2)对千枚岩采用纯水自由浸泡,饱水过程中千枚岩的物理指标(含水率、孔隙率)总体呈快速上升-稳定趋势。饱水0-5d,含水率、孔隙率分别升至1.99%~2.01%和5.35%~5.37%,随后,尽管饱水时间增长,含水率、孔隙率增加缓慢。单轴抗压强度大致呈指数衰减趋势,饱水5d时,软化系数约0.69,饱水60d时软化系数约0.30。抗剪强度指标(f、c)呈快速降低-稳定趋势,f、c在饱水5d时分别下降8.5%和26.7%,在饱水10d和20d时f、c趋于稳定,降低率分别为17.2%和50.7%。(3)千枚岩成分-结构-力学特性相关性:(1)饱水初期岩石孔隙率的增加除化学溶蚀作用外,还有楔劈作用对孔隙率增加的贡献。(2)饱水初期,千枚岩的强度(σc、c、f)随时间衰减较快,但相对孔隙率而言,强度的衰减速率慢于孔隙率的增加速率,饱水中后期则相反。(3)活跃氧化物总量~孔隙率,强度(σc、c、f)~孔隙率曲线的拐点,大体出现饱水5d左右,所对应的孔隙率nc=5.35%~5.37%,这个临界孔隙率,反映了楔劈作用、化学溶蚀作用在饱水初期,对千枚岩结构联结的一次显著劣化。(4)饱水过程岩石中活跃氧化物总量随饱水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浸泡液中活跃阳离子浓度逐渐增加。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0-5d(氧化物快速减少,离子浓度快速增加);5d-30d(氧化物减少变缓,离子浓度增加较快);30d-60d(氧化物减少变快,离子浓度增加变缓)。出现三阶段的原因,一是浸泡液的蒸发导致浓度的增加,二是沉淀析出导致浓度减少。(5)将千枚岩的软化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软化开始阶段(0-5d),楔劈作用、润滑作用和溶蚀作用的综合影响,导致千枚岩孔隙率快速上升,结构变得疏松,力学指标快速降低。(2)软化作用持续发展阶段(5-30d),孔隙率变化不大,楔劈作用、润滑作用逐渐趋于停止。前期孔隙率快速增加加大溶蚀作用和水解作用。(3)软化作用稳定阶段(30-60d),孔隙率、岩样化学成分、浸泡液离子浓度、PH值变化不明显,千枚岩软化过程趋于稳定。
其他文献
石油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针对我国石油能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可知,我国油田已普遍进入到中后期采油阶段,此阶段主要运用的采油技术为强化采油技术,在该技术中运用最多的是化学驱中的聚合物驱。在油田生产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聚合物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通过对其理化性能进行分析可知,在高温高盐油藏环境下,HPAM聚合物的分子链很容易发生断裂,聚合物溶液粘度大幅降低,使得驱油效果并不理想。为了适
旅游酒店作为旅游资源配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旅游资源管理工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选址是旅游酒店经营的第一步,它受旅游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房租成本以及客流大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对旅游酒店运营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旅游酒店选址主要是基于定性的经验判断,这样的方式缺乏一定科学依据,很难真正为决策者提供借鉴参考。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集成多源数据服务于选址及规划成为
茶园矿区位于川东地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川中前陆盆地,跨南充凹陷、华蓥山压陷盆地两个四级构造单元。通过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并结合剖面测量、槽探施工等实地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以及室内样品分析测试、薄片鉴定等工作,对茶园石灰岩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矿床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对石灰岩的资源潜力做出评价。运用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茶园矿区的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利用若
玄武岩纤维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四大纤维之一,也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材料之一。玄武岩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温、耐酸碱和介电性能好等优点,以玄武岩纤维为增强体制成的各种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过滤吸附、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等领域。但目前国内对玄武岩纤维浸润剂技术基本是仿照玻璃纤维浸润剂或直接用玻璃纤维浸润剂对玄武岩纤维改性,限制了其高性能应用领域。本论文采用自乳化乳液聚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范围不断扩张,大量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现象在水电、公路和矿山等边坡中被揭露和发现,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针对倾倒变形体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研究对象多针对发育于纵向河谷的倾倒变形体,且大多发育于青藏高原东侧深切河谷上游,对横向河谷倾倒变形体研究相对较少。由此,本文研究的南洞子滑坡地处冀北辽西地区,为一处横向河谷发育的倾倒变形体。受前缘公路开挖坡脚影响,发生局部变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依存空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全球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极端气候频发、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川北盆周山区是四川盆地向秦巴山区过渡的区域,高程和地形起伏的变率较大,地层和岩性等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加之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从而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激发极化法(IP)是一种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其他大多数地球物理方法不同,IP信号与界面电化学性质有关。当前关于多孔介质激发极化的理论很多,但是有关其机理的研究不够完善,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争议。粘土双电层和金属极化是地下介质低频极化信号的两种基本来源,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含金属沙泥样品进行低频(1-10000Hz)复电导率实验测量,分析了粘土含量、孔隙溶液电导率,以及金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极大的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监测泥石流物源的运动状态,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撑。最直接的泥石流物源运动监测方法是在物源体上安装裂缝位移计,实时获取运动位移数据,但随着泥石流的运动加剧,位移计可能会被拉断、掩埋、破坏,难以实现泥石流物源运动的长期、连续监测。以Li DAR、In SAR为代表的非接触式监测方法,常用于大规模滑坡体的监测及其灾后评估,使用成本较高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泥盆系-二叠系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且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目前研究已认识到四川盆地深层海相地层不整合面和断裂系统非常发育,其与优质储层一道共同构成了绝佳的油气输导系统,但有关研究较少,对于川西北泥盆系-二叠系的油气运移输导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仍然存在较多的疑惑。本论文综合利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以及储层地质学等新理论和新
智能驾驶技术作为近年来结合人工智能、5G云计算和车联网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代表,能够直接或辅助驾驶员进行车辆控制,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并通过合理的路径规划策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车辆目标识别是智能驾驶技术中环境感知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智能驾驶提供最基本的道路信息,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车载LiDAR系统由于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点云数据,且受光照条件影响较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车